“樵夫”的魔力 ——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15.04.2017  12:07

  闽北的春,雨一直下。青翠峻峭的武夷山脉之间,逶迤绵延着的三条溪流在南平汇聚成为闽江,波涛汹涌一路向海,滋养着“八山一水一田”的八闽大地。今年的雨季来得特别的早,淅淅沥沥、时断时续。

  3月18日,周六,晚7时许,一辆略显陈旧的小轿车行驶在长深高速公路上,大雨如注。“路上下大雨了,估计晚到一会儿,请大家准备8点半开会。”后座上的一位中年男子刚刚挂掉电话,意外发生——车辆突然失控侧滑,撞上了右侧的防护栏,中年男子在猛烈的撞击中被甩出车身,重重地砸向了金属护栏。救护车迅速赶到,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天妒英才!”噩耗传出,八闽含悲。廖俊波,这位2015年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如今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和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才48岁!就这么离开了爱他和他深爱着的闽邦乡亲。

  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走了;那个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身影永远在工地和田间闪现的廖俊波走了;那个誓言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廖俊波走了。

  3月24日,是廖俊波出殡的日子。他家楼下的路上,送别的人群将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遗体告别仪式上,来自美国、菲律宾、香港、北京、福州等各地的哀悼者络绎不绝。在他离开将近一个月之后,怀念他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

  “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都说焦裕禄是好干部,我觉得他就是当代的焦裕禄!”……采访中,几乎相同的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每个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流下热泪。

  “小桥一滑天地悲,痛断肝肠武夷泣”“壮志未酬英魂散,音容宛在断人肠”“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各大网站和微信上迅速卷起了一股悼念廖俊波的风潮,悼念的评论和诗句寄托着与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的哀思。“我是第75067位来悼念廖俊波的网友……”南平某微信公众号自发制作的悼念廖俊波的链接,仅5个小时点击量就突破10万人次,截至3月25日点击量已超过41万人次。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这个看似相貌普通的“砍柴人”,到底拥有着怎样的魔力,竟如此令人念念不忘,如此深得人心,如此声名远扬?

   创业的魔力: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他就像个画家,在一张白纸上能画出美不胜收的图画;他就像个魔术师,总能在困境中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招;他像个救火队长,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就是廖俊波特有的创业魔力,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1998年,廖俊波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灾后重建。他挨家挨户探访情况,很快就把受灾的几百户都走了个遍。农民吴炳贤盖新房时不小心砸伤了腿,眼睁睁看着别人盖房干着急。廖俊波得知后,多次上门看望,并帮他出钱请人代建房。1999年春节,吴炳贤在内的500多户居民在新房里高高兴兴地过上了新年。

  “拿口镇到朱坊村的水泥路,直接受益的群众差不多有1.3万人,占全镇人口近一半,竣工时几百名群众自发敲锣打鼓给镇政府送匾。”时任拿口镇党委书记熊贻荣至今记忆犹新。

  在邵武市任副市长期间,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专业化产业平台,新建了占地26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园区,规模工业产值三年翻了近一番;他先后化解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1.3亿元,盘活工业用地近200亩,为13家担保企业解除了债务链。

  在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上,城区地质灾害防治、配电站房整治、夏道山后村用地纠纷、马坑路锦达房地产项目历史遗留土地证办理问题等一个个硬骨头被他成功啃下。

  2007年,廖俊波走马上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赤手空拳赴浦城县负责筹建工作,一起赴任的只有副主任刘晖明和司机。面对一片待开发的山包,没有规划,他找规划单位来做规划设计;没有土地,他与浦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征地拆迁;没有基础设施,他带领大家建路、挖沟、排水;为了招商引资,他四年间驱车36万公里,常年奔波在浙江、广东等地。四年间,完成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浦城人惊呆了,直呼廖俊波创造了奇迹!

  曾几何时,政和县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市民广场,没有文化中心,没有像样的桥梁,甚至没有红绿灯、斑马线。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廖俊波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将政和县城的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46%,迎宾大道建起来了,主街改造好了,政和广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了,9座市政桥梁竣工了,宁武、松建高速公路通车了!25年高考没有人考上北大清华的历史结束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工业园区已经开发完毕3600亩了!

  “家乡变样了!”那时候,从政和出去打工回家的人一下高速便要下车仔细观望,感叹家乡的模样焕然一新。

   凝聚人心的魔力:

  他总能让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认识廖俊波的人都说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从不发火,没有领导的架子,对年长的永远称呼“老兄”“大姐”,对年轻人也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善,从不以怒生威、以官压人,他真的是春风化雨、以诚化人。”曾经与廖俊波共事的顺昌县县长余向红说。

  2011年6月,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当时的政和县被人戏称为“省尾”,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居全省末位。“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当时的政和老百姓编了这么一句谚语,形容到政和当干部是件“倒霉”的事儿。

  廖俊波不这么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政和的夏天炙烤难耐,手臂晒脱皮,身上起疹子……”时任政和县县长黄爱华对那次调研仍记忆深刻,“廖书记带着大家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我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了解政和。

  经过深入调研,廖俊波感到,由于早年县里发生过县委书记腐败窝案,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状态不佳。“把人心聚拢起来,把信心提振起来,政和才有可能发展。”廖俊波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负责人,开了三天的发展务虚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政和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政和好声音;政和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廖俊波提出,政和发展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在抓好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致力于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

  干事创业首先靠人,廖俊波“三顾茅庐”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他打破班子分工,县四套班子捆绑运作,先后成立了城市经济发展、茶产业发展、工业平台建设等11个分线工作项目组。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刘斌原想“退居二线”,没想到廖俊波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任项目组组长。“我的心被他焐热了,感觉自己焕发了第二春。

  许绍卫,时任县人大副主任。廖俊波先后三次登门拜访,请他兼任县城驻地的熊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廖书记再三动员,见我说自己年龄大了、头发白了,第二天就送了一盒染发剂给我。

  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交人,这就是廖俊波让身边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秘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2015年县域经济蝉联全省发展十佳;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4.5亿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民的魔力:

  他像群众的亲人,处处为群众着想

  在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位71岁的老人家门口是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廖俊波,他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终于修通了,老人写下了这副对联,贴上就再也没揭下。

[1]  [2]   [下一页]

【编辑姓名:蒋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