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时争分夺秒21人全部救出 ——厦蓉高速福建龙岩段在建隧道塌方救援侧记

08.12.2014  23:07
    

咚……咚……咚”伴随着有节奏的挖掘声响,突然,一丝光线透过土缝挤了进来,隧道里一阵躁动……“通了!通了!”隧道外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救援人员潮水般涌向隧道口。

12月6日11时50分,刚刚抢通的隧道塌方现场,受困工人从救援通道出来,一个、两个、三个……21名受困工人陆续被营救出来了。

不到20分钟,被困的21名工人陆续走出隧道。经过短暂调整,他们被送上救护车,到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每一辆救护车从隧道口驶出,现场的人群里就会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此时,距塌方事故发生,已35小时。

  5日零时30分许,厦蓉高速公路龙岩段扩容工程A3合同段后祠隧道出口段发生塌方事故,导致21人被困。该塌方路段桩号为K131+851—K131+881,长约30米,距施工掌子面约150米,工人在施作隧道二衬挂防水板时突发塌方,塌方土体约5000立方米,共有21人被困在洞内。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出批示,国家安监总局杨栋梁,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施救,争分夺秒打通生命通道;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也分别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科学组织施救,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

隧道外: 各方救援,争分夺秒

5日上午,福建省副省长徐钢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省安监局、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等有关部门和龙岩市在塌方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兼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时时关注救援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调运17台(套)大型救援设备、5台潜孔钻。600余人的救援队伍也相继赶到。

专家现场会商后,在确保原通风管道畅通的基础上,立即实施三种打通生命通道的救援方案:一是在塌方体左下方打一通风孔,二是在隧道上方适当位置打一通风孔,三是矿山法施工打通被困人员出洞通道。争分夺秒实施通风钻孔,积极掘进生命通道。

15时30分,一条27米长的通风孔——第一条生命通道打通了。受困人员喊话回应救援人员,听到回应,救援人员一阵欣喜;

17时,输送食物和饮用水的通道被打通,受困人员通过这条15厘米口径的管道,向外传递了一个写了字的红袖章,上面写道:“21人全部安全,就是饿。

紧接着,面包、矿泉水、手电筒、对讲机等物资,都通过生命通道传递进去。

由于信号原因,送进去的对讲机一时派不上用场,救援人员就把救生绳的一头系在自己胳膊上,让隧道内的工友们有需求就拉一下,以示提醒。

  入夜,由于天气寒冷,救援人员又向隧道内送入秋衣秋裤等御寒物资。

  6日8时45分左右,救援人员又进行了第三次的补给,送去了当天的早餐。营养师专门设计了食谱,早餐中有鸡蛋、牛奶等高热量的食物来保证被困人员的体力。救援人员将鸡蛋放入空心的塑料管中,再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之后,用牵引绳送了进去。食物中还有包子、辣汤,因为被困人员多数来自四川和湖北,比较喜欢吃辣。相关预防药品也被及时送进洞内。

  接近11时50分,救援通道打通了!

  受困工人刚一出来,医护人员就简单地为他们做了检查。在现场救援人员的搀扶下,为了保护长时间没有见到光线的眼睛,受困工人都被仔细地罩上眼罩。为了让受困工人少走几步,5部救护车一部接一部小心翼翼地倒进隧道内,一接上受困人员,立即开往龙岩市第一医院。

12时40分,记者在龙岩市第一医院骨科病房看到,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为被困工人擦脸、洗脚、测体温、喂饭等,全部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隧道内:“出去的信心一定不能丢

  25岁的段宗林来自湖北竹山县麻家渡镇,是21名被困工人中的代班班长。

  5日零时30分左右,段宗林带领20名工友携带炸药进入隧道断面平台,准备执行爆破作业。

  作业还没开始,只听到“轰隆”一声,在距离断面平台100米远的区域发生塌方,隧道内灯泡瞬间全部熄灭,只剩下铲车车灯发出的微弱灯光。除此之外,段宗林身上还有一个手机和一个手电筒能发出光亮。

  段宗林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比较清楚,塌方暂时对工人的生命不会造成影响,大家都比较淡定。

  不过,由于塌方体堵塞整个隧道口,大家的归路已经被阻断。段宗林大声呼喊,将20名工友集中到一个安全地方,安慰大家说:“希望大家不要惊慌,我们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估计很快就可以抢通。

  来自湖北枣阳的吴茂林说,由于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前面15个小时最难熬,像过了一年一样漫长。他说,能不能出去是个未知数,但大家相互鼓励,说一些宽心的话。有时,年轻人跟年长的老乡开起玩笑说,“要坚持活下去,不然孩子就改姓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轻松许多。

  其间,有的工友担心救援时间过长,无法吃东西补给能量,体能无法支撑。这时段宗林总会站出来鼓励大家:“请大家不要担心,外面的人比我们更着急,肯定会全力以赴救人。”段宗林告诉记者,他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隧道可以抢通,但出去的信心一定不能丢。

  隧道里,大家找来防水布、木板和纸箱,或坐或躺保持体力。工友们除了偶尔聊几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保持沉默或睡觉。工友们说,实在饿得不行了,只有啃纸皮来充饥,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21人当中,只有代班班长段宗林身上带了手机。杨成说,在那个时候,能够知道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美事,因为有了时间,不至于让大家感到迷茫。要不然,黑漆漆的一片,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黑夜。

  直到5日下午3时许,被困工友听到钻机的声音,都欢呼起来。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救了!

   很快,两根大口径铁管通过生命通道伸到隧道内部。

  约半小时后,一根长长的钢筋送进一根救生绳,系着对讲机、袖章、笔、手电筒和牛奶鸡蛋等食物。段宗林把“21人很安全、放心”的平安信写在袖章上传了出去。“有食物送进来,我们就不会有什么事了。”隧道内的紧张气氛一扫而光,工友们轻松地交谈起来。

  段宗林说,外面救援人员的付出,让隧道内的工友们十分感动。每隔几分钟,救援人员都会朝里面喊话,询问有无需求。担心大家吃不饱,救援人员源源不断把面包、牛奶、矿泉水往里输送,段宗林只好大声向外喊话:“食物太多了,吃不完。

    段宗林说,有了救援人员相伴,接下来的11小时让他们觉得并没有那么难熬。

  昨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工人们听到一阵阵“咚咚”挖掘声,有光线从土缝里射了进来。随着光圈不断扩大,一个长约80厘米、宽约80厘米的救援出口被打通。

  段宗林用手电筒照亮,将工友们一个个送出,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了隧道。

反思:“ 血的教训不能再用血去验证”

  对于隧道为何会坍塌,一位工人告诉记者,隧道岩层松软,多泥沙,估计与这几天下雨有关系。也有一位工人说,这条隧道,已经开工9个月了,“岩层不行”。

    工人的话从福建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的A3合同段施工图附册的地质勘察报告中那里得到印证:“本合同段后祠隧道,隧道区大部分围岩层理、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风化较强烈,“拟建路线构造较发育,影响隧道围岩级别,不利于隧道的施工、防护,应对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救援结束后,救援指挥部现场召开总结会议,指示有关部门做好善后行动,总结经验教训,并宣布成立事故事故调查组。

  国家安监总局一位司长在总结会议表示,前两个月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总局联合印发了《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要求留有逃生通道,这次施工肯定没有逃生通道,看来九条规定还不落实,没有入心入脑,存在上面热问题。将来所有隧道一定要规范设置,有事故可以爬出来。

这次救援工作方案得当,现场组织有序,营救措施精准有效,舆论宣传及时主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解救出被困人员,确保了被困人员生命安全。”总结会议上,领导专家都认为要认真总结其成功救援经验的一面,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制度和规范。

但更重要的是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查找管理漏洞,深刻吸取教训,完善管理环节,坚决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举一反三,血的教训不能再用血去验证。”(中国安全生产报驻福建站记者邹文华 文/图)

 

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连夜组织商讨救援方案

救援示意图

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急救车辆驶出隧道

 

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