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 主要为省外招生院校
“零投档”全面爆发
各地高考录取陆续进入尾声,在已经完成高职高专录取的省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
陕西省发布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职(专科)正式投档情况的统计数据,今年1237所高职院校在该省投放了120076个高职招生计划,共有84073名考生成功投档,占到了整个招生计划的70.0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陕西参加招生的文史类有597所院校,其中139所院校在该省遭遇“零投档”;理工类640所院校中,“零投档”院校多达181所。由于陕西省今年的高职(专科)批次填报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也就意味着这320所院校在该省没有学生填报或是填报分数不足。
这种现象不是单单出现在陕西,从公布的投档线情况来看,今年安徽省文理科累计有约120所高职专科院校线上零生源,贵州省今年同样有近160所高职专科院校“零投档”。而海南省理工类中约3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文史类中约5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
记者注意到,在陕西遭遇“零投档”的这些学校,在该省的招生计划并不多,大多在10人左右,主要来自河南、江西、山西、黑龙江、四川、山东等地的高职学校。
据公开报道,2011年,山东省也曾出现“零投档”的现象,当年不少高职学校投档最低分已经降到180分左右,但投档情况依旧不乐观。当地某高职理科183分投档,计划招928人,最终只收到投档98人;当地另一所学院理科186分投档,计划招1016人,最终只收到投档99人;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职学校即使降低到180分也没有一个考生报考,遭遇了“零投档”。而2012年,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后,仍然还有323所院校在山东省不幸遭遇“零投档”,无人报考。
“零投档”主要出现在省外招生院校
相关人士分析,高考人数的连续大幅下降,使得生源规模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减少,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偏见,考虑到毕业后的出路,许多分数在专科线左右的考生并不愿就读。部分高职高专办学质量相对较差,也是被考生弃选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考生考分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高分考生不考虑外省高职学校,低分考生达不到外省招录院校的投档要求,中间考分的考生多数倾向于选择本省高职学校。综合这些因素,造成了投档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差较大。
与外省同类高职学校相比,本省的考生和家长对本地高职学校的学校情况、专业方向、未来就业等方面都更加了解,所以更倾向于报考省内院校。
来自西安的考生家长郑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西安,没独立生活过,如果在外地上学觉得不放心。还是选本地的学校好,离家近周末也可以回家。就算将来毕业了,也好找工作。”
辽宁某职业学院校长告诉记者,由于陕西离辽宁太远,加上现在高职学校也比较多,学生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也属于正常情况。他表示,所在学院的生源90%以上也是来自本省,对于外省的学生,每年也只能招来100多个,学校的招生主要还是以本地为主,除了参加高考由该校录取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通过自主招生得以进入该校就读。
四川省教育厅针对该省专科报考情况分析指出,国家示范及骨干高职学校生源普遍较好。这类学校受到考生广泛关注,成为报考的热门院校。地域优势在招考中表现十分明显,省内招生院校生源火爆,考生报考积极;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生源普遍较好。而生源缺额的院校主要为一些社会知名度不高、位置偏远以及新升格的院校,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的院校生源较差,缺档较多,“零投档”的院校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的招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