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孔庙高考香1小时卖200炷 家长忙祈福(图)

08.06.2014  16:58

  闽南网6月8日讯 高考,是个什么事儿?

  网友说,不算事儿,就是做几套卷子嘛,平常心,平常心。

  大学里,感觉高考还像在昨天一样的学长可不这么想,发挥失误最冤枉了,学弟学妹加油加油!

  考场外,为高考保驾护航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也不这么想,这举国关注的大事情,可得仔细仔细!

  正在虔诚地烧高香的妈妈们更不这么想,操心了十几年,终于盼到这一日,各路神仙保佑保佑!

  ……于是,这场在社会上全方位、各角度,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全国大考,如一幕大戏,开演了。

  每年6月7日和8日,高三考生的家长们可是如临大敌——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操心过无数遍之后,仍然觉得不够。这不,漳州霞东书院、芗城的孔庙……也挤满了虔诚烧香的家长们,他们异口同声,“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红袋供品摆满桌

   包子粽子好意头

  漳州的朱先生是二十几年前参加高考的,如今,轮到下一代了。昨天,他送儿子到考场时,发现门口的家长并不多,心里犯嘀咕——难道现在不流行送孩子上考场了?

  正琢磨着,他已开车拐到丹霞园附近的霞东书院。哟!一派烟雾弥漫。他顿时明白,原来,好多家长聚在这儿了。

  海都记者昨天下午3点半来到这里时,依旧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前来祭拜的,大都是四五十岁的女人们,她们手持冒着烟的高香,对着文昌帝君、魁星、土地公,或站或跪,喃喃祷告。

  最抢眼的,还是数量惊人的香和供品。瞧,门口几排架子上,满满是正冒烟的粗壮高香;再往里走,几张供桌更是被堆得像小山头,都用红色的袋子装得好好的。

  供品都有些啥?还真不一般。露出来的有芹菜、大葱,里面装的则是胡萝卜,有的还有包子、粽子。霞东书院的工作人员说,每一样供品都有讲究——胡萝卜,本地话叫“红菜头”,寓意好彩头;芹菜、大葱有“轻松”之意;包子粽子则取“包中”谐音。

  霞东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将领蓝理的公馆,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归隐后在此讲学。多年来,家长、信众都十分信服这里供奉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