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枪手”呈现专业化 被后利益链条值得深挖

10.06.2014  13:17

  北京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小林在中间人的怂恿下,成为了高考替考队伍中的候补队员。如果最后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他最多可以拿到5万元的报酬。尽管有号称是“考生家长代表”的人物承诺风险几乎为零,但恐惧让小林最终放弃了替考。(6月9日《北京青年报》)

  汪昌莲:高考前夕,18名大学生跨省当“高考枪手”,被济南警方一锅端。特别是,北京大学生小林虽然最终毅然放弃了替考,但此前某地曾在学校对小林等“枪手”进行严格训练,再次表明,“枪手”替考现象,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的趋势,尤其令人震惊。

  黄春景:“替考事件”不能仅仅归咎于替考生,与此有关的所谓中介部门,也应一并彻查深究,尤其是教育系统内部人员参与的“替考事件”,必须严查到底、严惩到人。大学生自曝参与异地替考,无疑是一条值得顺藤摸瓜的线索,期待有关部门对此明察暗访,看看背后到底涉水有多深。

  袁浩:要堵住高考替考行为,就必须尽快堵塞高考制度漏洞,彻查背后的利益链条。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学生档案、户籍管理,比如在考生报名和信息采集时可以采取指纹识别方式,学生电子信息一经录入就不能更改等等,从制度上、技术上堵塞漏洞。另一方面,要对替考事件幕后的组织者、策划者以及整个替考过程和方法,严查到底,不仅要清退查处几个替考者,而且要深挖彻查替考背后的利益链条和腐败行为。

【责任编辑:蔡晨烨】【值班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