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人还原1965高考:“文革”前最后一届高考
11.06.2014 13:03
本文来源: 福州新闻网
录取通知书
海峡都市报6月11日讯松鼠石间追戏,琵琶挂满枝头,竹林背后摇曳生姿。昨天,在这幅意境恬淡的水墨画下,68岁的林和木,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蓝色布包,“给你们看看,我最近找到的宝贝”。
这是一封泛黄的信封。
里面包裹着的,是半世纪前,一个19岁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种子”——一张发黄的准考证,一纸盖着印章的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岁月悄然流逝,印章依然鲜红。那一年,林和木从漳州到南京,再到贵州,最后又回到原点。“现在,高考刚过,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965年我们那辈人的高考经历,那是‘文革’前最后一次高考。”
1965年7月
“文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3天6科考7场
偏分短发,剑眉大眼,身着黑色粗布外衣,胸前挂着校徽和团徽,朴素中透着一股子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这是1965年林和木19岁的样子。
当时,他住在龙溪地区的步文镇步文村(现在的龙文区步文村),在漳州一中上学,读理科。
“一中校风淳朴,学生很自觉,基本不用老师督促。”林和木认为,读书学到的,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所以特别珍惜学习时光,“读书的时候,就认真读书;玩的时候,我就好好玩。”林和木的学习生活很规律,每天凌晨五六点起床、锻炼,白天学习,傍晚锻炼,晚上11点前肯定要睡觉,“所以,到了高考,我也没什么好特别紧张的”。
7月的10、11、12日高考3天,平均气温34℃、35℃,“非常热,3天要考完6科7场”。考场上,林和木用手摸一把汗,甩掉,赶紧在衣服上擦干,继续答题。6科怎么会考7场呢?林和木笑着解释,当时语文考试常识、写作分开考,第一天考常识,最后一天考写作,所以多出一场考试。
本文来源: 福州新闻网
11.06.2014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