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高考准考证带你回顾:那些年一起经历的高考
东快记者寇思琴实习生朱耀伟/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 明天是高考第一天,家有考生的市民朋友,早已进入“备考”状态。而一些经历过高考的人们,则陷入了对高考的追忆。这不,福州二中的张老师,昨日在家整理收藏品时,翻出了三张不同年代的准考证。
80多岁的福州市民陈老,也回想起自己当年考入厦门大学,之后又送三个孩子参加高考的陈年往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导郭培贵,则跟我们分享了古代科举的“护考”现象和监考趣事。高考在即,今天咱就先一起听听“过来人”眼中的高考,给今年的考生打打气,也缓缓神吧!
三代高考准考证由简入繁
牵出老一辈高考的集体记忆
张老师爱收藏,在他所收藏的一大袋高考资料里,有一大叠本省各地区的高考准考证。其中,他最得意的是沙县招生委员会1977年印发的两张文、理科的高考准考证。
“这可是高考恢复后,第一年的高考准考证啊,还是一套,文、理科都有,你看!”张老师感叹,这可是经历艰苦岁月磨砺后,那个特殊时代年轻人望见灿烂未来的曙光。
“我的儿子、女儿,就是这一年高考刚恢复时,从沙县、三明的山旮旯里考回城上大学的。”80多岁的陈兆奋老师,对77届高考有着难忘的记忆。陈老,1950年通过高考,进了厦门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系学习,他有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都在特殊时期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时的陈老,虽然从来没有想过哪天高考会再恢复,但他却一直要求两个孩子,每天自己坚持学习。
“我要老大每天做道数学题,学一个英语单词,记一个日语词汇。”陈老说,因为遵守了叮嘱,高考恢复的第一年,两个孩子,都如愿考上了大学。
“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政治系非常热,报考的人很多,数学系很冷门,全省才招收120位。”陈老对大儿子那年高考的事,记得很清楚。如今,他很庆幸儿子选择的是数学系,这让儿子在后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如鱼得水,如今已全家定居美国。
师大教授谈旧时“高考”
陪考书童胜现代护考家长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导郭培贵向东快记者介绍了古代科举制度下考生们的生活。他称,古时考生有书童,就是专门“伺候”考生的,不比现代父母做得差。另外,旧时考前检查也很严,虽然没有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设备来防作弊,但其检查也“无微不至”。
郭教授称,旧时大多考生都有书童陪伴,大部分事情都是由书童来接手,不仅可以在生活上服务考生,还要为考生排忧解难,解决生活烦恼。前可披荆斩棘,后可阻挡追兵,真是当爹又当妈了。
古代科举考试前的检查很严格,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得接受彻底的搜身检查,连考生头上的辫子也要解开来查,甚至还要查看屁股。郭教授介绍,旧时考生在进入考场考试时,都要对号入座,所谓的“号”又称“号舍”,也就是考场,是一间几平米的小房间,每个考场都被墙壁隔开。
“从元朝开始,每个考生都有一名官兵进行监督,假如有五百个考生,就有五百个官兵监督。”郭教授介绍说,官兵都会站在号舍的门前监督,随时“盯”着考生。
高考记忆
还记得你当年高考的那些事,那些人吗?你家的箱底里,是否还珍藏着参加高考时的种种物件?大学录取通知书,高中毕业留言册……这些都还在么?那就赶紧把它们都拿出来,拍一拍,晒一晒,发微博、微信@东南快报,跟着今年高考的孩子们,一起来“共鸣”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