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纷纷落马,中纪委反腐组合拳震慑谁?

25.09.2014  09:55

9月15日晚,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孙兆学因涉嫌违纪违法被调查的消息传出,这位刚刚回到中国铝业任职不足一年的央企高管成为十八大后第76位落马的国企高层。(中国经济周刊 9月23日) 
何谓国企?国企就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既包括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央企”,也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控股的地方国企。我国国企有多少?在央企层面,包括94个中央部门所属企业、113家国资委监管企业、5家财政部监管企业。而从省市到区县几乎都存在规模不等的地方国企,当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国企高管有多少?通过中央纪委网站发布的消息可以看到,目前已有76名国企高管被查处,其中涉及到央企高层13人。 
国企是公有制经济的最核心部分,它是国家的主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国企腐败,不仅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更会影响企业的内部团结和外部竞争力,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中央拿国企“开刀”,无疑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凝聚改革发展动力的英明之举,必要之举。为此,针对国企,中纪委特地打出了一套反腐“组合拳”。 
首先,不设“禁区”彰显反腐决心。盘点十八后“接受组织调查”或“被立案侦查”的这76名国企高管,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完全没有“禁区”和“死角”。从领域上来说,既有能源、冶金领域,也有通信、传媒、航空领域,还有金融、运输、军工等领域。从企业性质上来说,既有垄断企业,也有来自市场竞争的企业。从落马高管的范围上来说,既有央企的高管,也有地方国企的高管。这表明中央反腐并没有将国企涉及的行业、地域进行人为划分,设置“禁区”,而是“有贪必肃有腐必反”,这彰显了中央刮骨疗毒,壮士断腕,“除恶务尽”的强大决心。 
其次,雷厉风行体现反腐效率。从国企高管落马的效率来看,更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今年4月16日至22日这一周内,更是有至少6名国企高管被调查、逮捕或定罪。其中,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的落马无疑具有很大的代表性。4月15日,微博认证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的王文志才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宋林包养情妇,并涉嫌贪腐。4月16日,宋林在华润集团官网紧急发布个人声明否认贪腐,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中伤。而4月17日,时隔仅仅一天,中纪委就宣布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宋林戏剧性落马的背后恰恰体现了中央反腐雷厉风行即查即办的作风和效率。 
最后,标本兼治打造制度“铁闸”。国企反腐不是简单的“打虎拍蝇”,也不仅仅是将潜伏的“蛀虫”完全清除出国企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预防与惩处并重的完整的制度机制,打造制度的“铁闸”。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领域在制度反腐方面可谓“动作不断”。 一是中央巡视组将国企列入了每一轮巡视的“必选动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安德武、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原总经理胥革就是因此落马。二是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把国资委及央企单独切分出来,由第五纪检监察室负责。同时将“制定中央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完善提名考察程序”列入了中纪委2014年纪检监察组织工作重点。三是在今年4月17日中央纪委召开的会议上,将国资委确定为首批8个反腐查案改革的试点之一,并明确央企纪委书记从5月1日起不能分管其他业务,要专职“反腐”。四是今年6月,由审计署牵头掀起了国企的审计风暴。这种种举措表明,中央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建立国企反腐的制度机制。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反腐向国企高管和广大人民群众亮明了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中央在国企反腐中的效率和制度上的举措也让那些国企“蛀虫”们胆战心惊,让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至于下一个落马的国企高管轮到谁?相信答案已经离我们不远。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