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朋:权力无给养替考难繁茂
6月17日,央视曝光高考枪手替考利益链,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替考。对此,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赶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2014年高考落幕不久,替考案件再次牵动公众神经,那厢边山东18名替考枪手被警方查获,这厢边127名枪手被河南省招生办查实。每一次替考发生,都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公众不免疑惑,高考作为国内最为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本已层层设防,但为何“枪手”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一路通畅?为何替考成为了一条产业链,不但明码标价,而且寻觅替考的小广告竟能公然贴在高校之中?
解答这个问题,不妨层层剥茧,仔细观察一下替考这个链条:依组织者的说法,首先是“有钱人、当官的”找到了替考组织者,替考组织者到高校召集“枪手”,而后不仅买通监考老师,更是将主监考打点好……“一个小县城里,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只要有金钱铺路,层层关卡都能打通。
人们看到,在这条产业链上,“枪手”只是底层,替考组织者也不过是掮客,而最终是那些主监考人员的“开闸放水”,才让原本严密的高考程序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化为无形。换言之,层层关卡中,以教育管理者和主监考最为关键,没有部分教育权力掌握者为替考遮风挡雨,即使有替考需求,也会因为监考严格而无法实现;而一旦替考组织者从源头突破防线,则所谓的种种监考举措都是虚设,不仅监考人员可以被轻松收买,而且“指纹验证”这样的技防措施也无以应用。
替考之所以成行,替考组织者不光在考场内,更是在考场外下足了“功夫”,不是替考组织者多高明,而是个别教育管理者防线太脆弱。这些年被查处的替考案件中,监考人员、主监考都有涉及,部分公职人员涉案其中也比较普遍。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包括郸城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等10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砀山县教育局招办的主任、副主任都被卷入其中。不知此次河南替考事件中,127个“枪手”之外,还有多少“大鱼”要浮出水面。
人们常说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但对违法需求促生的替考产业链来说,根子还在于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尽管近年来监考技术和规则不断升级,但监考之中无论是对技术的使用还是规则的把握,到头来还是要靠人来做。管住人是遏制替考违规发生的根本,而最源头的防控是斩断权力的“给养”,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约束教育权力运行,才能让替考行为无以“枝繁叶茂”。
□马钰朋
【责任编辑:陈颖】【值班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