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海战全套海图百年后重回马尾

18.07.2014  16:12

 

    本报记者 邱泉盛通 讯 员 林颖 陈晓静 文/摄

    本报讯 一套十九世纪绘制的南洋水师军用海图历经百年后重回马尾,这套完整的海图曾随“济安”、“飞云”两舰督带杨瑞廷参加马江海战。前天下午,杨瑞廷的后裔在马江海战纪念馆捐赠这套珍贵的历史文物。百年海图出自船政学堂绘事院

    前天下午,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内,11卷海图徐徐展开。记者看到,每张海图略有破损,但上面标注的南中国海海疆水道航线和海军执行任务时记录的航道航线十分清晰。图上字体为繁体字,均详细画出广东北部湾、珠江口、香港、澳门、汕头、汕尾、厦门、台湾澎湖、淡水、基隆、福州、马江口、浙江镇海、石浦等沿海岸线和航道的最近距离,还有港湾水道、炮台锚地位置以及登陆地点等。

    在用宣纸绘制的海图上,记者看到了几片斑驳的痕迹。杨瑞廷玄外孙郑建东说,杨瑞廷曾带着这些海图从马尾港出发,参加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海图泡过水,这些痕迹应该是那时留下的。

    马江海战纪念馆副馆长王晓芹说,杨瑞廷是广东番禹人,同治六年被左宗棠升为三品花翎顶带参将副将补用,后为中法战争中任舰的督带,官衔为二品官。在马江海战中,他所在的“济安”舰被击沉,他身上七处中弹负重伤,跌下海后获救,由福州转至上海治疗,1898年左右伤重不治转回广州,不日死亡,葬于番禺(现广州造船厂内)。

    今年时值马江海战130周年,马江海战纪念馆曾多方查找参加过海战的家族。“此次征集的这套图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完整的马江海战参战海图,它是在马尾造船厂内的船政学堂绘事院绘制的,可见当时船政先驱们的细致与严谨,海图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马江海战纪念馆重新布展后,这套军用海图将作为重要文物对外展出。”王晓芹说。一套海图关系一个家族心愿

    前天的海图捐赠仪式更像是一个心愿达成会。当杨瑞廷玄孙女杨洛雅将海图交给马江海战纪念馆馆长胡珍宝时,家族后裔们露出了笑容。

    “高祖父曾有遗言,待他死后,一定要把这套海图交给国家,就是这句话让我们五代人铭记了百年。”对于这套历经百年的海图,杨洛雅和郑建东有许多故事要说。

    “归还”海图,杨家后人想了很久。杨洛雅介绍,海图的“回家路”有点坎坷,文革时,大家为了保护海图,特地将它藏在阁楼里,“怕我们说漏嘴,当时父辈们从来不说这段历史,也不提及这件文物。

    “1988年的一天,我舅舅(杨洛雅的父亲)杨志中打电话告诉我,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福州马尾,那里曾是祖辈参加战争的地方。而且要去昭忠祠,看看那里有没有外高祖父的名字。”过了两个月,在南宁工作的郑建东借着到福州出差的机会,第一次来到马尾。“我从台江坐船到马尾,拍了几张马尾港的照片,后来到了昭忠祠,遗憾的是里面镌刻的都是在海战中牺牲的将领、士兵的名字,并没有负伤的杨瑞廷的名字。”回到南宁后,他向舅舅说了所见所闻,“他老人家特别开心,这辈子他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没有到过福州,这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1992年,杨志中经过几番寻找,联系了马江海战纪念馆。不久后,当时的纪念馆负责人寻找到广州杨家时,留下的联系电话突然成了“空号”。“那时电信局更改了我们区域的电话号码,就这样我们与纪念馆失去了联系。父亲去世前一周,原本已经无法说话的他对我母亲说起‘捐赠海图’的事,让我一定要完成这件事。”杨洛雅说。

    10年后,退休的郑建东来到广州,与表妹杨洛雅提及捐赠海图一事,两人决定一起把这件事完成。“去年11月,我们来到马江海战纪念馆,这一次谈得非常顺利。如今我们能实现祖辈的遗愿,感到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