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 造福福州 ——服务型政府持续推进 换来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节节提升

13.03.2015  11:13

  中办《秘书工作》杂志2015年第2期刊发长篇通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上世纪90年代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推动“马上就办”的生动实践,深刻揭示了“马上就办”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昨日,本报全文转载这篇通讯后,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文中展示的那段“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时光,那段“甩开膀子”、激情创业的岁月,引发许多老同志、老干部的共同回忆,也让许多中青年干部、群众在学习、思考中产生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马上就办”精神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对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要为“马上就办”精神点赞,更要好好传承这种精神,让“马上就办”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干事创业的新风尚,为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不我待“马上就办

  1990年5月,习近平同志调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

  在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贵的印象里,这位新书记很“”,住处都还没解决,就忙着下乡调研去了。“习书记刚到福州当天下午就召开干部大会,第二天就下去调研,连走永泰、闽清、闽侯,马不停蹄。

  上任第九天,1990年5月17日晚,习近平同志冒雨率五套班子来到初搬至福州五凤山营区的南京军区某师师部,进行现场办公,一口气研究解决了修建战备路、300多个随军家属落户、100多名随军子女入学和部分家属就业问题。现场办公时,习近平说:“部队的事情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从那时起,“马上就办”这个词随着这位雷厉风行的新书记的脚步,深深烙进了榕城大地。

  “马上就办”在当时的提出,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尽管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福州依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明显落后于周边其他沿海城市,在沿海区域处于“后排就座”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周边你追我赶,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摆在福州面前的,既有机遇丛生的喜,又有机遇稍纵即逝之忧。福州焉能不急!

  习近平同志清楚地看到了这点。“他下决心改变福州的软环境,来弥补我们一时还不能解决的硬环境建设。”时任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表示。  一场时不我待的改革,由内而外展开。行动是从一本市民办事指南的编制开始的。

  1991年1月14日,《福州晚报》二版刊登了一则题为《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的小言论,呼吁福州市也像青岛市政府那样编一本详尽的《办事指南》,系统地汇编可以公开的、涉及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项制度,方便市民查阅。习近平当即指示市委政研室研究此事。3天后,市委在福州晚报上对言论作出回应,承诺《指南》“不久与市民见面”。

  当年,福州就编出了两本指南——《福州办事指南》和《福州市民办事指南》,把政府部门的办事制度、程序、规定、注意事项简洁明了、通俗实用地告知市民。

  1991年1月24日,市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马上就办”精神,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通知还决定,市委办公厅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单位办理督查件时效情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1991年2月20日的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努力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再次强调“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赵素文时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她还记得那年3月,市委下发了一份关于改变作风的意见,把“马上就办”具体落实到目标责任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现场办公、广辟联系群众渠道、持续开展县区接访接待巡回日、下基层组织义务劳动等七个方面。

  “马上就办”理念,在日后不断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载体,孕育出福州满城的清新风气。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1991年2月28日,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午,一位市人大代表将一份报告送到习近平的手中,反映市动物园驯兽员待遇、办公与住宿等困难问题久拖未决。习近平当即批示:“‘马上就办’,咬住不放,限在一周内办结”。

  当年3月1日,时任市委秘书长林文斌召集市建委、人事局、土地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并立即分别付诸行动。3月7日,动物园反馈,这个拖了半年的问题,在短短5天内已全部解决。

  福州市委把当年3月定为“抓落实月”。从那一个月开始,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力戒空谈在全市渐成风气,出现了“马上就办”、狠抓落实的良好开端。

  后来,福州市委礼堂上方挂上了八个大字“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时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林璧符说:“它时刻提醒每一位来开会的同志,‘马上就办’是工作作风问题,真抓实干就是要抓落实、重实效。

  快些,再快些;实些,再实些。讲效率、抓落实,在榕城上下蔚然成风。

  1991年,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践行“马上就办”,很快设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推出了红灯呈报制、办事限时制、无偿代办制等三项制度,为企业办事提供优质服务。

  全市上下还大刀阔斧取消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王文贵记得,“当时砍掉了100多项手续,最后剩下了96个”。

  办事程序的精简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而服务的提升则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时任市外经局局长吴金俤记得,当年为了招商、搞好服务,福州举办了许多场台商、外商接待日活动。“一个星期开一次现场办公会,专为企业服务,解决问题”。

  1991年5月1日,《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在福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下设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办公室,接受外商企业投诉,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及处理工作。  同年8月,市政府公布了《福州市外商企业管理服务规定》,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依法自主经营的良好条件。

  此后,福州还编制了《外商投资指南》和《福州市对外开放手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福州在全国率先将涉及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的35个部门集中在“一栋楼”内统一办公,集中办公受理外资企业从名称登记到规划、土地等审批在内的全部手续。这也就是现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前身。

  发展无坦途。正在全市上下热火朝天大干快干之时,发生了一件动静不小的事。

  福清缺水。那时约有20万亩地要靠老天下雨才有收成,所以被称作“望天田”。于是,当时的福清市委决定从相邻的闽侯县乌龙江边开凿21公里的隧道,把水引到福清来。这条隧道途经闽侯5个乡镇,刚好从山脉穿过。在施工过程中,当地村民认为工程“切了龙脉”,发生纠纷,堵了福厦路。

  练知轩回忆道:“修引水隧道,我们没向市里汇报就先干了。但习书记半句都没有批评我们,而是立即要求闽侯县四套班子赶赴现场劝导疏解群众。在实地视察了之后,习书记反而鼓励我,这件事做得非常对,你们不是光图眼前的事情,是在为福清发展作贡献。

  这件事,为“马上就办”注入了新的注解——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