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心抗疫:95后“庖丁”援港解同胞舌尖之忧
(抗击新冠肺炎)香港同心抗疫:95后“庖丁”援港解同胞舌尖之忧
中新社香港3月13日电 题:香港同心抗疫:95后“庖丁”援港解同胞舌尖之忧
中新社记者 刘辰瑶
“最大的希望还是能够让香港同胞吃上一口新鲜的肉。”胡长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已是晚间,他很快要上岗,通宵工作,为香港市民准备新鲜肉品。
受第五波疫情影响,香港最大的屠房上水屠房一度关闭,城市鲜肉供应出现困难。华润五丰作为上水屠房的运营商,从内地抽调38位屠宰专家组成“援港保供专班”(保供组),为上水屠房的正常生产运营提供了专业力量。而1998年出生的胡长航正是38人中的一位。
保供组本月8日开始上岗,“我们是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工,根据要屠宰的数量,少的话也要七个小时左右,工作到早上七、八点钟的样子。”他说,通宵工作需要先让自己身体适应,特别是胃,一日三餐安排和内地朝九晚五的作息有差异,稍微辛苦点,“但是都适应过来了,以后会更好。”
胡长航告诉记者,目前保供组和香港的同行各负责1条活猪屠宰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天要处理1000到1300多头活猪,“我以前在上海每天处理也就是200到300头左右。”
胡长航是华润五丰旗下上海公司的一位员工,得知五丰要支援香港时,就报名参加并成功被选入支援保供组,由上海辗转至深圳,再到香港。他说,当时知道香港有困难,就想过来帮忙,很自然报名了。“自己负责的是猪肉这一块。生活四大要素嘛,衣食住行里面,食是重要的一环。”他说。
谈到自己的“绝活儿”,小伙子很兴奋。“我的绝活就是在开猪肚这一块,就是把猪的胸部剖成两半,我做很长时间了。”他说自己的屠宰经验有近五年,这次五丰选他来也是看重他的手艺。
不过就屠宰工艺而言,内地和香港还是存在差异,胡长航说,内地要求屠宰后的猪,各个部位都归类,“而香港这边基本上是一头猪整体包装,屠宰整理后输送到菜市场,顾客需要哪个部位,肉摊老板当场切给你。这个就是最大的区别了。”他说,除此以外,在上海屠宰猪是从头到尾开肚,香港这边则因为猪只倒吊而相反。不过这一切他都适应很快。
他还说,虽然工艺有差异,但内地和香港都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卫生安全是一样的。
虽然技术过硬,但这位“95后”仍然很谦虚。作为保供组里年纪最小的,他说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包括工作的技巧以及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都需要向前辈多请教。
保供组计划在香港支援两个月。虽然来了只有5天,但胡长航已基本习惯了这种工作和生活节奏。“本地人都和我们说普通话,很友善。饮食也能接受,就是比本帮菜更甜。”他说,现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做核酸检测,工作和生活的区域都是与外界隔离,做到最大限度隔绝染疫风险。
但也因为是封闭化管理,很难和这座城市有深度接触,这对于第一次来香港的胡长航而言,多少有些遗憾。
目前,香港市场上的新鲜肉类供应8日起已恢复正常。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2日亦表示,在各方努力下,香港跨境鲜活食品供应已大致恢复平日水平,价格也大幅回落。
知道香港同胞现在都能很容易买到鲜肉,胡长航感到很欣慰,这个小“庖丁”衷心希望疫情能早点控制下来。“能够正常上街,能够正常交流,其实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完)
【责任编辑:赵朴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