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男子饮食贪鲜“吃”出戊肝 外食族容易中招
中年大叔被查出戊肝,很可能是因为他吃了碗猪肝泡粉;20多岁的年轻人肝硬化,只因感染丙肝没有早期看;60多岁的老先生确诊为肝癌,根源在30多年前体检发现的脂肪肝……
3月18日是第16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江家骥教授,讲述了一些门诊中的肝病患者的病史,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预防肝病的提示。
三种“不设防”肝病发病率上升
“目前肝炎的发病率是有增有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江家骥教授提醒,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常见的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肝、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而丙肝、戊肝的发病率则出现上升趋势,预防还要有针对性。
江家骥指出,在这几种肝炎里面,有疫苗保护的甲肝、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而传播范围限于乙肝患者的丁肝,发病例数因乙肝发病率下降也随之下降。
不过,对于乙肝病人的管理和治疗,以及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
目前大家不太熟悉而“不设防”的丙肝、戊肝的发病率则出现上升趋势。此外,还有人们普遍不在意的脂肪肝,目前已经成我省第一大肝病。
丙肝可治愈关键要早筛
“多数的丙肝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现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太迟,进展到肝硬化。”江家骥惋惜地说,这些丙肝患者中20多岁的年轻病人并不算少见。
目前,全球丙肝的感染率约为3%,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肝以血液传播为主,与他人共用针具或文身、穿刺工具,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都可能感染上丙肝,目前在年轻人群中主要是通过吸用毒品和不卫生性行为感染上丙肝的。
江家骥提醒,目前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只能通过主动筛查来及早发现。如果发生上述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为或怀疑感染丙型肝炎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主动检测筛查。
外食族尤要警惕戊肝
戊肝目前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这是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我省属于散发的病例。戊肝和甲肝戊肝好发于春夏季,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都是“吃”出来的肝炎,有较强传染性。
戊肝还有一个特点,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除了戊肝患者、亚临床感染者为传染源外,猪、鸡、牛、羊等携带戊肝病毒也可成为戊肝的传染源,摄入被污染的水源或带有戊肝病毒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可能会患上戊肝。
江家骥提醒,经常在外就餐者需要警惕“病从口入”,饮食不能过于贪鲜,生肉或半熟动物肉制品、海产品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另外,戊肝对育龄期妇女、慢性肝病患者、中老年人更有杀伤力。比如,孕妇感染戊肝后20%出现重型肝炎,死亡率非常高。对于上述的高危人群,注射戊肝疫苗是目前为止预防戊肝最有效的手段。
据悉,目前戊肝已纳入我省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可刷医保卡支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接种。
有脂肪肝要及时找专科医生“定性”
江家骥说,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我省第一大肝病。目前,我省居民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为7.9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超过了12%,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脂肪肝可通过脂肪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近期,附一医院的肝病中心就收治了数名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病人,年龄大多数在60多岁。
其中,一名60多岁的老先生,就是在30多年前体检发现患有脂肪肝,同时本身还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疾病,但是早期并没有重视治疗,前段时间被确诊为肝癌。
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脂肪性肝炎的病人,不加控制发展下去,有7%的病人,在6.5年以后发展为肝癌;有11%的病人,在15年以后进展为肝硬化;有31%的病人,在8年以后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终末期肝病,最终得换肝)。
江家骥提醒,健康查体时发现无症状性脂肪肝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判断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
此外,如今大家吃得好了动得也少了,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视脂肪肝的控制与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爱肝之道。记者 林雅 实习生 杨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