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性动物骨加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30.04.2015  13:11

畜禽骨等可食性动物骨是宝贵的食源性蛋白、脂肪与矿物质资源。目前,世界畜禽骨年产量高达4600多万吨,我国占22%,约1200万吨,超过了欧美畜禽骨产量的总和。我国屠宰产生的骨副产物中含有200万吨的优质蛋白,足够满足8000万人对蛋白质的年需求。但长期以来,畜禽骨利用途径单一,加工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品质差;加工技术与装备适应差,耗能高,产业化困难,成为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一直困扰着国际食品加工界。

  2009年以来,受农业部“948”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专项资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春晖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以鸡、猪、牛、羊、鱼等可食性骨为原料,围绕原料骨前处理、高效热压抽提、靶向酶解、节能高效浓缩与风味增益等骨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研制,优化了原料骨高效破碎分离工艺,研制了新型“啮齿”高效破骨机与“级差”锥形筛孔高效骨肉螺旋分离机,破碎与分离效率提高20%-30%;创制了骨素热压高效抽提技术,揭示了热压抽提营养成分迁移规律,研制了热压抽提装置,提高了装备适用、安全与节能性,骨胶原蛋白提取率达95%,节能20%;实现了超滤-纳滤-反渗透膜梯度浓缩与真空浓缩工艺偶联设备集成,提高了浓缩效率与产品品质,浓缩效率提高30%,节能36%-45%;确定了骨素梯度靶向酶解工艺条件,优化了骨素衍生化反应工艺条件与风味增益,开发了提取、酶解、调配一体化多功能酶解罐装置;研制了骨素、高汤、骨油、硫酸软骨素、呈味肽基料和骨素肉味香精等新型产品,满足了餐饮业、方便食品产业、肉制品加工以及家庭厨房对营养、美味、自然、健康、安全的骨源食品的消费需求,构建了我国可食性骨综合利用新模式。

  项目突破了5套关键技术,研发了6台套装备,开发了6大类创新骨源食品,制定了7项标准,获得授权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6项,实现了“技术-装备-产品-标准-推广”一体化突破,“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先后在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建立示范生产线10条。示范企业累计新增产值21.54亿元,利税4.65亿元,增收节支1.39亿元,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