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筝精英赛平潭站:特色风筝令人大饱眼福
体格庞大的“三叶虫”、低空翻转的“滚地龙”、空中驰骋的“白龙马”、凶猛孤高的“雄鹰”……昨日上午,全国风筝精英赛(平潭站)在海渔广场正式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队云集现场,争相展示“精英”风筝,为风筝爱好者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此次全国风筝精英赛共有21支队伍参赛,比赛包括竞赛项目和地方特色风筝放飞表演赛。其中,竞赛项目包括龙形风筝,软、硬翅串类风筝,软、硬板串类风筝,最长串类风筝、软体类、动态类风筝,最大类风筝以及最佳空中效果赛(挂件)等10个传统风筝项目,以及运动风筝双线芭蕾团体赛、打斗风筝个人赛2个竞技风筝赛。
上午9时许,地方特色风筝放飞表演赛正式开始,各参赛队纷纷亮出绝活,在题材构思、品种花样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在对风筝创意的对垒中,谁都不服谁。南通板鹞、扎燕等传统风筝展翅翱翔;蒙古包、刺桐花等特色风筝尽显地域风采。“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各具特色的风筝,真是大饱眼福。跟选手的交谈中也获取了不少关于风筝的传统文化知识,受益匪浅。”市民王明华边说边拿出手机拍照。
上挑、下劈、急转、回旋,两只风筝如鹰隼相互追逐厮杀。下午3时许,打斗风筝赛一开始,便火药味十足。只见两位选手站在一红一篮的地毯上,手中各拿着一个圆盘。突然红方选手左扯风筝线同时猛转圆盘,头顶上的风筝一个左俯冲,随即蓝方的风筝线应声而断随风飘走。“赢啦!”一阵欢呼声过后,红方选手收回风筝与蓝方交换位置后继续展开“厮杀”。
而在传统风筝项目的比赛中,最佳空中效果赛(挂件)、软板串类风筝、龙串类风筝也让众多市民感到惊艳。“龙串风筝真是太漂亮了,色彩斑斓、体型巨大,难以想象上百米长的风筝在众人的合力下放飞,场面真是太壮观了!”市民刘先生说道。
“平潭非常适合举行风筝比赛!首先场地开阔没有障碍物,非常适合选手发挥。其次风筝比赛是靠天吃饭,平潭风力条件好,选手基本不需要跑。总体而言,平潭站的比赛非常精彩!”北京风筝协会副会长冷世祥表示。
小春燕
风筝之最
“小春燕”和“三叶虫”
昨日10时许,在海渔广场上,摇曳在空中的五颜六色的风筝引来了大家的驻足观看,在它们中,最受追捧的要数三叶虫软体风筝和小春燕风筝,因为他们是现场最大和最小的风筝。
据了解,三叶虫软体风筝宽9米,长16米,总面积达到144平方米,是整个比赛中面积最大的风筝,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放飞得起来。
绿色和黑色相间的三叶虫软体风筝飘在海渔广场上空,海风不断吹鼓着它,三叶虫造型愈发饱满立体,尾部飘着三根长长的摆尾,随风飘舞,潇洒惬意。
来自包头风筝协会的曹越指挥着队友们在地面上控制着这个“庞然大物”,今年65岁的曹越经过一上午的比赛,依然精神奕奕。“这个三叶虫造型的风筝,我们改良过好几次了,就是为了放起来的能有好的效果,今天平潭的风很给力,我们带来的风筝都展示出很好的效果。”
而只有20厘米左右长的小春燕则显得格外灵活,在空中快速飞舞,引来阵阵欢呼。来自上海的选手管杨,正忙着收放小春燕风筝的操控线轴,只见风筝线的那头一只小巧灵动的“春燕”在空中摇曳生姿。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只真正的燕子正在风筝群里来回穿梭。只见管杨左右这么轻轻一带,这只20公分左右的“小春燕”不停得上下扑腾翅膀,活灵活现。
“这个风筝虽然很小却很逼真,它在天空中的时候是竟然是会动的。”现场林志明对这只小小的“春燕”颇感兴趣。“平潭的风给我感觉是最好的。”比赛之余管杨说,“我的家乡也有海,只是我们那边海上面是泥土,没有这边海这么清澈。”管杨说。
“放风筝这项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管杨告诉记者,风筝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趣味性。一年前在朋友的引导下,她爱上了这项娱乐,退休之后放风筝更是占据了她全部的休闲娱乐。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她也从曾经的业务爱好者,成长为现在的专业选手。
北京扎燕
曹雪芹笔下的风筝
披着一身华裳,张着有力的臂膀,睁着炯炯有神的双眼,似乎要向你诉说什么……昨日,海渔广场上一头来自北京的风筝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与其他风筝相比,这只风筝仿佛注入人的情感,生动极了。询问之下,原来这只风筝叫扎燕,在全国的风筝品种中极具特色,而且在北京风筝界享有着崇高的地位。
“扎燕更被人所知的另一个名字是‘沙燕’,因为扎字念[zhā],但是由于北京口音念成[shā],所以很多人会误叫为‘沙燕’。”今年65岁的冷世祥是北京风筝协会副会长,研究扎燕数十年,可以说是钟情不已。因为在他眼中,扎燕跟一般风筝不一样,它的出身源于文学大家曹雪芹,它反映更是人类生命周期的轮回与传承。
“大作家曹雪芹写过一本书叫《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按风筝结构对各种扎糊方法进行了分类,并通过总结将风筝扎、糊、绘、放的方法编成歌诀。在曹氏风筝中,扎燕就占据了主要位置。”冷世祥介绍,扎燕的特殊地位源于北方人对燕子形象的高度赞誉。对于北方人而言,燕子归来之际便是春回大地之时,故而燕子是吉祥喜庆的代表。
在曹雪芹创制的扎燕家族成员中,包含肥燕、瘦燕、比翼燕、雏燕、小燕、半瘦燕、大燕七种。除了喜庆之外,在冷世祥的理解中,这七类扎燕更意喻曹雪芹所暗示的深厚的人生哲理。“肥燕喻男,瘦燕喻女,比翼燕喻夫妻,雏燕喻孩童……扎燕家族成员是一个系列,象征着生命轮回的一个过程,有着生生不息之意,这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体现。”冷世祥说。
南通板鹞风筝
奏响空中交响乐
在昨天的全国风筝精英赛上,南通板鹞风筝参加了地方特色风筝放飞表演赛,让平潭的市民朋友们有幸见识到南通板鹞中国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据了解,南通板鹞风筝作为“南鹞北鸢”中“南鹞”的代表,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因其放飞上天“得风则鸣”的特性,故有空中交响乐的美誉。
昨日,在平潭放飞的南通板鹞风筝一平米大,外形古朴,绘画精细,上面绘有龙、琴者、山水等诸多形象。鹞面装有数十乃至数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发出不同的音响,组合成一支动听的空中交响乐,在空中飘飞的板鹞鸣声如雷,清澈嘹亮,响彻云霄,让众人惊叹不已。
风筝爱好者陈旭阳说:“虽然从小就知道放风筝,但如此精美的扎制工艺、如此精妙的发音装置,真让人大开眼界!”
作为这次全国风筝精英赛裁判之一的朱军对自个家乡的特色风筝寥若指掌,他介绍说:“这些板鹞都是我们自己纯手工制作的,每个板鹞都要花费数月时间,有的还不只。在我们南通,南通板鹞风筝是艺术品,谁家里搬新家了,都要买一个摆在家里。”
滚地龙风筝
自由转动像绽放的花朵
昨日上午,在海渔广场,只见包头风筝协会的几个参赛选手合力放飞一个巨型滚地龙风筝,众人的力量顺着绳子传递给还未放飞的滚地龙风筝,滚地龙趁着海风,跃跃欲飞。几次调整之后,滚地龙慢慢腾空,海风鼓动着,“嘭”的一声,滚地龙像骤然绽开的花朵儿,完全的把它的全貌展现在大家眼前。
放飞后的滚地龙似是一个巨大的风轮,在空中欢快的转动,黑色的外观上缀满五彩的圆点和软刺,转动起来像一个可爱的海胆。
“漂亮!”来自包头风筝协会的选手曹越一见滚地龙上空,立即称赞。包头风筝协会会长张海平说:“这个风筝直径长15米,飞起来后重量达到6吨。这个滚地龙在国内其他地方它最多就飞两三米高,没想到在平潭飞到七八米高,平潭的风力条件很是不错,风速很好,风力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