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装“报警器” 可实时监测彩画开裂(图)

25.08.2014  09:51

百米长廊两端各安装了一个物理监测仪器,将为探明彩画病害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提供依据。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从颐和园建设部获悉,今年,颐和园将开展园墙抢险修缮和南湖岛景区修缮两大工程。目前,园墙修缮工程已完工,围墙已恢复虎皮石园墙。二期工程西门至北如意门段明年3月将完工。另外,颐和园今年将打造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年底,遗产监测仪数据将以无线方式实时传输到平台中。

古建修缮

颐和园园墙恢复虎皮石墙

据颐和园建设部古建修缮项目相关负责人王娟介绍,颐和园园墙长达8公里,主要为黄褐色虎皮石材质。北面园墙建于清乾隆时期,东、南、西三面园墙建于光绪十七年。由于园墙历史年代久远,虽然每年进行保养性修缮,但并未进行系统性整修,也普遍存在墙体高矮不一、用料杂乱、墙体开裂、鼓闪的现象,墙体存在大范围安全隐患,并出现局部坍塌现象。因此,颐和园分期对园墙进行了系统修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比较大规模的一次修缮。

乾隆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时,是不设围墙的,把颐和园的景观和玉泉山及周围的稻田景观融为一体。到慈禧重建颐和园时,把颐和园的园墙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由于政局不稳,园墙被加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震等原因,园墙补设过现代设施。”颐和园副园长邹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次修缮把以前的水泥等现代物剔除,补换成更加坚固、符合园墙形制的材料。“另外,随着城市发展,围墙有些部分离道路非常近,一些车辆对围墙的震动和干扰也同样存在,所以围墙有时会出现歪闪,我们也将随时进行修理。

据介绍,园墙修缮一期工程为西门至南如意门段,长达1663延长米,现已完工。现在,这段围墙已恢复虎皮石园墙,部分添配虎皮石,墙面恢复传统麻刀灰勾缝,恢复宝盒顶墙帽。二期工程是西门至北如意门段,约1886延长米。今年7月已开工,明年3月将完工。

南湖岛景区修缮年底完工

邹颖说,南湖岛是颐和园一个重要的景观,也是连接十七孔桥和东堤、西堤的一个节点建筑。它位于昆明湖南部,包括龙王庙、涵虚堂、澹会轩等23座建筑。岛上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被毁,光绪时重修,新中国成立后曾进行多次保养修缮。2007年涵虚堂全面整修。其他建筑由于多年未进行修缮,存在屋面漏雨、油饰剥落等情况。此次修缮包括建筑本体修缮油饰彩画;岛内地面、道路、山石、驳岸等整修归安等。

南湖岛上的龙王庙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祈雨场所,史料记载,在干旱时期,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只要到颐和园,都要来此祈雨。“有时候是帝王亲自祈雨,即使帝后有时在紫禁城皇宫,也会派大臣来颐和园祈雨。”这次维修后将来也将做相关文化的展示。南湖岛修缮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