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拓展和平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01.07.2014  23:08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高规格纪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共同出席在京举行的纪念大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他进一步具体阐释: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

这是中国在国际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对和平发展与和平外交路线的最新一次鲜明论述;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后在对外交往上恪守和追求的战略方向,是崛起的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积极拓展和平外交内涵与外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平发展,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阐释了和平发展理念,并在一年多的外交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体现。

中国崛起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的迅速抬头,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不断挑衅……这些对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向世界展示了阳光友善、积极进取、低调务实的泱泱气度。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密集开展高层交往,践行和平发展大国承诺。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在周边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秉承了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的理念。

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习近平的非洲之行,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紧紧相连,用“真、实、亲、诚”阐述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

中国坚持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以及东盟、南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指出,这是以五项原则为精髓,指导中国处理周边事务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希望实现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将中国的发展成就惠至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张洁说。

大国关系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积极稳固和拓展大国关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的一条主线。“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习近平的这句话,试图消解西方对守成大国与新型大国之间必有冲突的疑虑。在大国关系上,中国与俄罗斯、美国、欧盟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

面对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的世界,中国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叙利亚危机、伊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到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和反恐……中国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致力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

在领土争端、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传统、非传统安全风险与挑战犹存的当下,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反对军事结盟对抗,倡导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首次提出亚洲安全观、核安全观、新海洋观等国际秩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