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化财税改革核心是建立预算管理长效机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会议指出,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建设现代政府的重要一环,是规范权力运行和反腐败的利器。日前,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布。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一要不折不扣坚决严肃整改。二要通过整改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三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克服屡审屡犯的“牛皮癣”。
李克强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逐个“对账销号”,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要从制度上杜绝问题一再发生,不能让政府失信于民。要发挥审计惩防腐败的“侦察兵”作用,要让挤占挪用或套取财政资金、权钱交易、决策不当和违规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等违规违纪、失职渎职行为受到严厉惩处,让公帑花得明白、用得其所、造福人民。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会议重在通过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结算体系,防范审计查出问题的再次发生。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认为:这次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反映了财政制度上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些制度缺陷,才给行政部门各种违规创造了机会。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全面深化改革的焦点是制度改革。最基本的是财政制度,重点是预算制度,而预算制度的重点是预算程序的完善。只有预算程序相对完善,纳税人的钱袋子才会比较安全,才会最大限度地杜绝违规和腐败机会。
目前预算程序最大的缺陷是预算准备阶段和审查阶段很多工作不到位。预算准备阶段最根本的问题是,预算编制的充分理由没有融入到预算过程中,也就是说各部门在没有明确规划的情况下就已经安排了预算。每个部门分配很多钱,却没有明确钱用来干什么。
“所以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一个信号,就是中国必须加大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力度,重心是加大预算制度建设,而预算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改进预算程序,预算程序改革的焦点是预算准备过程和预算审查,人大在审查预算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王雍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加强审计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审计暴露的问题,可以寻找今后如何完善支出、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财税改革。今后我国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要在制度优化上做文章,不能等问题出现了再处理。深化财税改革核心的作用是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预算管理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盘活存量的核心问题是要使我们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效衔接。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办法在预算执行上让钱到位,要通过深化预算执行的改革来盘活存量。而优化增量就是要在预算编制的时候想好增量使用的方向对不对。
会议强调,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体制创新作保障。必须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积极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创造成果的单位,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会议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允许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作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作教授李自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对引导经济未来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甚至开辟新一轮技术周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虚拟经济理论出发,知识技术的资本化可以形成虚拟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可以实现知识技术资本合理有效的转让、流通和定价,进而促进知识和技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跨部门和跨期的有效配置,使得知识技术资本成为引导经济走上持续均衡增长路径的重要动力。本次会议正是从明晰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金融创新建立这些权益的价值实现和分享机制。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知识技术成为活跃的生产要素,甚至有望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培育混合所有制经济体激发企业活力,贡献重要的力量和模式创新范例。记者 方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