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进祠堂值得大力推广

17.02.2017  18:35

  1月9日,刘氏祠堂刚刚结束一场持续两天的盛大仪式——“把红军英烈接回家,让魂归故里世代缅怀”。165位刘氏红军英烈依照古制,名刻牌位,安灵祖堂,接受族人供奉祭奠。(中新网宁化1月10日电,题:革命英烈魂归客家祖祠:“他们尽忠,我们尽孝”)

  笔者认为,宁化的刘氏祠堂改变科举时代仅将进士、文魁牌匾悬挂祠堂的形式,制作“红军英烈”大匾额悬挂祠堂中堂之上,把红军英烈的姓名刻成神牌供奉祭奠,让子孙永远铭记,这种做法值得大家效仿、值得大力推广。

  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们,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革命传统!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给予传承和发展。

  祠堂是族人灵魂的栖息地。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希望各地祠堂都能及时、尽快地行动起来,将与本祠堂有关的革命英烈进行仔细查找,把革命英烈的事迹记入族谱中,并结合当地风俗,在冬至或当地举行祭祖日同时把革命英烈接回家、进宗祠、立英烈牌,让英烈魂归故里。

  革命英烈进祠堂后,族人要像讲述中进士、文魁的祖先那般自豪,把革命英烈的事迹向后人讲述,让革命英烈的优秀传统和光荣事迹教育后人,让革命英烈们成为族人的楷模、族人的荣耀。在每年的祭祖日与其他祖先一起进行祭奠,缅怀其英勇事迹。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及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建筑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要切实重视祠堂的保护修缮工作,并将革命英烈事迹传播作为祠堂文化的重点,充分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大力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使祠堂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梅列区委文明办 林瑞班)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