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皂隶舞”闹元宵 激发乡愁传承文化

18.02.2016  19:18

  莆田网讯 提起枫亭镇的元宵,大多人会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亭游灯。而在该镇麟山村,另有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皂隶舞,15日亮相闹元宵,既热闹,又传承了非遗文化。

  当日下午2时许,麟山村17名皂隶舞参演人员各司其职,分旗牌官、皂隶、伴奏和八班等。其中4名皂隶头戴金色纸花、着草鞋、戴面具,分别装扮成黑、红、绿、兰面皂隶,各执一块皂隶板。舞蹈基本动作有“盘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摆”等,表演时伴随锣鼓乐声和呐喊声,节奏干练、粗狂威武,颇有气势。

  村民们告诉记者,麟山宫每年元宵出游,由枫亭镇境内38个自然村联合举行,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持续3天,巡游每个自然村,途程百多公里,中途会驻村2处。出游时以皂隶舞开道,随后,彩旗、龙虎旗、车鼓队、管乐队、马队、八班等一路奏乐跟随,参游人员均盛装,浩浩荡荡。“皂隶舞”,又称“乡人傩”,始于清道光年间(1839年),由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属于中国古代驱邪除妖的一种民间舞蹈。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佳节,在外的乡亲们相聚,此时展现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激发乡愁,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