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起来”更需融入年轻创意

12.08.2020  09:50

  在摊位上,有形状各异的十几个苏绣成品,山水、荷花、银杏与锦鲤甚至萌萌的招财猫都成了传统苏绣上的新图案。这个摊位是由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苏州市的年轻绣娘吕小怡摆放的。“我想做年轻人喜欢的刺绣,能让传统手艺也成为一种流行元素。”她说。2016年,凭借“个性化创意苏绣”,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成为首位苏绣领域获此荣誉的青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将传统手艺融合成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对非遗传承不仅多了路径,也能让非遗更好走进年轻人。无论是苏绣也好,还是蜀绣、湘绣等其它民间老手艺,若在传承上墨守成规,自然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眼球。可是融入了时尚元素,将老手艺的传承与时代接轨,效果自然不一样了。例如轻绣娘吕小怡,她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让传统手艺融合流行元素,凭借“个性化创意苏绣”,让传统老手艺走上各种工艺品孕育而生,这些呈现在围巾、包袋、饰品能年轻人喜欢上的装饰品,价格低、方便携带,适合大众消费,却因为苏绣的传统工艺,为传统打开了市场。

  非遗“潮起来”更需融入年轻创意。无论是非遗,还是其他老手也,从业的人越少,它就面临着很多的窘境,现代文明对他的冲击也大。保护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如何怎么保护,不能光喊在嘴里,文化要想流传下去,就要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果琳琅满目的苏绣出现在年轻人的创意中,不仅非物质文化得到了展示,也让那些传统老手艺走出小众,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一大批年轻力量在支持,效果肯定不一样。

  创意为非遗传承打开了新的空间。因为非遗传承不能脱离生活,虽然说非遗传承追求产业化并非“华山一条道”。但是传承中,如果有大批年轻的创意引起重视,就更能让非遗吸引眼球,走出一条产业化之路,将非遗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通过大众生活得以精彩展示。就如苏绣凭借吕小怡的巧妙构思、细致绣工、活泼针法等独特风格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让她自己找到了传承非遗的真正意义。

  对于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建设非常关键。尤其是传承人自身意识、履行义务需要先厘清。尤其当一些非遗后继乏人,传承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就更要找年轻的创意加盟,尤其在非遗创意上,要多肯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阵地,地方政府和文化馆应该把优秀的非遗项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结合展示,这样,非遗传承的创意才会强,给以才能结合群众的生活生产实际,更好地融入生产和生活,受到年轻消费者的热捧,为非遗传承打开新世界。(晋安区文明办 胡安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