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运会首席专家:福州场馆条件已达奥运会标准

18.10.2015  10:19

刘清早

  海峡网10月18日讯(海都记者 李拯 文/图)“首届青运会,一定要给之后的运动会留下点什么。”昨日,青运会首席专家刘清早,在福州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先看该不该花,再考虑能否少花”

  “筹办全国性运动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管理体系,管控好成本、风险问题,非常关键。”刘清早说,首届青运会,探索“管办分离”,建立“会议制度”,此外,在财务管理、人事制度上也有独到之处。

  以体育比赛中常用的秒表为例,刘清早介绍了财务管理的“秘诀”。“田径、游泳等很多项目,都要用秒表,相关的组织部门,也都会上报购买秒表的预算。”刘清早说,在往届全国性综合性赛事中,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不过,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我们会先核查日程表,看不同项目的秒表,是否有可能衔接使用。”

  “福建干部有‘敢拼会赢’精神”

  福州作为首届青运会开、闭幕式的所在地,也是最重要的赛区,在刘清早看来,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赛事,福州有很多优势。

  第一,是环境优势。“福州好空气全国闻名。”刘清早说,国际奥委会在选择奥运会举办城市时,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第二,是场馆优势。刘清早介绍,福州的体育场馆建设情况,本就不弱,在全国处在中游水平,而经过青运会的提升之后,已经进入了全国前列。“如今,福州的体育场馆条件,已经完全达到了举办奥运会的标准。”

  第三,是人文优势。福州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对于青运会的精神和内涵有提升作用。

  第四,是领导干部优势。刘清早说,他已在福建工作两年,“我很喜欢和福建的领导干部们打交道,他们的身上,真的有一种‘敢拼会赢’精神。”

  □人物名片

  刘清早

  1955年出生,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职业技能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