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运会组委会首席专家:“我给青运会打最高分”

28.10.2015  11:33

  记者 邱泉盛 马丽清 申哲

  石美祥

  福州晚报讯 “首届青运会全面兑现了2011年的申办承诺,这是最重大的成果。如果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的话,我要为本届青运会打最高‘优秀’分。”昨日,青运会组委会秘书长助理兼首席专家、上海体育学院刘清早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本届青运会点赞,并称本届青运会有七大亮点可以借鉴。

  破解三大难题“青运遗产”值得传承

  “首先是破解了场馆建设、赛时运营和赛后营运的难题。”刘清早说,以往不少大型运动会中,场馆建设的单位不管赛时运营,赛时运营单位不管赛后营运,中间的断层极易造成管理问题和资源浪费,而在本届青运会中,场馆建设到一半就已经确定了场馆建设团队、赛时运营团队和竞赛组织团队,场馆建设完成后,业主单位也最终确定,“这个过程直接避免了断层问题的产生。”而且,各场馆布局合理,很有针对性,如垒球比赛馆就建在平潭、皮划艇比赛场地就设在长乐。

  其次是绿色家园青运村的建设。刘清早认为,从住宿环境的舒适度、设施的完备度、交通等各方面的便利性来看,福州的青运村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一些大型运动会的运动员村,“青运村的文化活动也比青奥村和奥运村丰富得多,还特别突出了青少年的特点”,综合住宿、文化活动、交通运输、物业服务、安保服务等整体运行管理以及整个空气质量、环境、交通便利度等,从总体上说,已经超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刘清早特别强调:“青运村的运行经验,以及我们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流程、方案,特别是青运村的运营、改造经费由企业承担,而企业成为青运会赞助商的模式,这些积累下来的‘青运遗产’,将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值得其他大型赛事借鉴。”个性化优质的接待服务

  再次是青运会做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体、寓教于交流。“90后的需求是发散的、多方面的,这次赛会期间举办了多种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应该推广。”刘清早认为,未来的青运会应该办成竞技体育和文化教育交流相结合的综合性赛事。

  “个性化优质的接待服务也是一大亮点。”刘清早说,本届青运会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公平为原则,以周到为特色,建立全方位的运行保障体系,“比如说媒体接待服务,以前的接待注重吃好喝好,其实这并不是记者的真正需求,他们需求的是‘出得去、到得了、访得到、发得出’,青运会就做到了这些。”创新“管办分离”模式

  “运动会要有所得,福建省展现了文化生产力,福州市展示了百姓凝聚力、老城新面孔和新城改造升级等,这就是办运动会的收获。”刘清早说,借助赛会全方位展示清新福建、文明福州,也是本届青运会的成功之处。

  此外,管办分离和管理机制创新两大特色,也是本届青运会的亮点。“本届青运会创新了‘管办分离’的管理运动会模式。”刘清早说,以往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一般都是省里统管、省里主办,这么做的好处是由省里统一指挥,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而福建在筹办过程中将权责下放,能让城市办的事省里不办,省里只负责制定政策、指导、培训、督查,以及省市间、城市间跨区域的协调以及省属场馆的管理。管办分离,让资源、责任与管理权限相匹配。“省里管,市里办,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刘清早赞许道,在此基础上,再以主任办公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部际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4个不同级别的会议来协调和充实,管理上就做到了井井有条,各项工作都不会因为领导繁忙而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