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堕胎不青春? 6成受访者担心狗血片误导青少年
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看来,目前的青春电影中理想主义很单薄。早期的《青春万岁》、《我们的田野》等青春片,让人心里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也很明确青春应该怎么度过。现在的青春片在题材选择与表达上就比较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杜桦认为,当下青春片的市场化气息掩盖了个人体验和生命感悟,止步于忧伤和欲望的宣泄,缺少了成长中的挫败、伤痛和反思。
近年来,在大荧幕热映的《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影视作品,掀起了一波集体怀旧潮。不少观众在感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同时,发现这些影视作品都少不了堕胎情节,引起网友对于青春片的讨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迅网对1368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青春片不是自己青春写照,60.9%的受访者认为青春片中的某些情节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受访者中,90后占44.7%,80后占32.3%。
71.4%受访者认为当下青春片不是自己青春写照
调查显示,29.0%的受访者喜欢看青春片,9.9%的受访者态度一般,58.8%的受访者直言不喜欢看。
“青春片让大家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勾起了对青春的怀念。”山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宋通,特别喜欢《同桌的你》电影中的毕业情节。“几个好哥们儿还有喜欢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因为快要毕业了,出了校园可能就再也不能如此自由自在,所以有点不舍。看电影时心理触动很大”。
调查显示,对于青春片受热捧的原因,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宣传力度大”(38.5%)、“怀旧情结”(37.0%)、“偶像效应”(16.5%)。
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杜小静(化名)认为,青春类电影的反响虽然不错,但其中一些情节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青春写照。“比如堕胎这种情节,我们身边是非常少的。电影里长得好看的女生,很多都会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青春片并非自己青春写照,其中59.9%的受访者直言这类电影完全不能反映自己的青春。
60.9%受访者认为青春片中的堕胎情节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对于青春片中频现的堕胎情节,受访者态度如何?调查显示,40.9%的受访者认为过于老套,33.3%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反映当下现实,14.5%的受访者认为是对青春的一种糟践,5.3%的受访者感觉过于渲染戏剧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杜桦认为,当下青春片的市场化气息掩盖了个人体验和生命感悟。“从有观众基础的网络小说中寻找选题,借助流行的营销模式,创作迎合年轻受众群体的话题性作品,这一波青春片相较于第六代导演的青春题材电影,显得孱弱和浮华。一些青春片止步于忧伤和欲望的宣泄,缺少了成长中的挫败、伤痛和反思”。
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看来,目前的青春电影中理想主义很单薄。早期的《青春万岁》、《我们的田野》等青春片,让人心里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也很明确青春应该怎么度过。“现在的青春片在题材选择与表达上就比较浅”。
而对于青春片出现的堕胎情节,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表示,出现这样的情节没有问题,关键要看怎么表现这一情节。“如果表达方式过度了,可能会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受教育层次较低的青少年,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83.4%的受访者认为青春片中的堕胎情节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仅11.9%的受访者认为不会。
39.4%受访者认为青春片情节应更符合实际
“许多导演似乎想将所有的青春问题都浓缩到一部电影之中,就会模糊了焦点,而且显得过分夸张。”杜小静认为,青春片创作可以尝试从一个角度来叙事,或者只关注一个人的青春。“这样会更清晰,给人印象更深,情节也比较真实”。
学习导演专业的章帆,对此表示赞同。“比如日本的《听说桐岛要退部》这部电影,就是讲一个高中生要退出学校社团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在校高中生的生活、人际关系,让大家觉得这就是他们的青春”。
对于青春片,39.4%的受访者希望剧情更符合实际,21.6%的受访者认为应对青少年有正面引导,25.1%的受访者表示应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9.4%的受访者希望多刻画年少的美好。
陈山认为,我们在创作、谈论、观看青春片时,需要对中国青春电影文化体系有一个传承,对青春是什么、应该如何表现,有一个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要与国外青春片有一个横向比较。“光靠感觉创作是不行的,青春片不应只是宣泄式的,还应该带有引导性,因为观影者的主体是年轻人”。(本报记者 王琛莹 实习生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