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睡眠不足 亟待家校有效配合
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近年来,高质量的睡眠对不少普通民众来说似乎都成了奢侈,更令人担忧的是,睡眠问题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特有的烦恼。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如何睡个好觉”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3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早在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已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但从实际看,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未得到充分保障。《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中提到,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不达标。
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并非空穴来风。报告显示,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不仅没有达标,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还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47.4%的青少年在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减少0.3小时。
要阻止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首先得找到“病因”。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给出了答案,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
可见,确保学生睡眠充足,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如今目标没有达成,板子只打向学校显然有失公允。换言之,孩子睡眠不足,学校作业过多是重要原因,家长也难辞其咎。比如,给孩子报了过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不得不拿出额外时间完成作业;孩子沉迷手游或电视节目,家长不加干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也说明学生睡眠问题需要家校配合解决。
近期,教育部又提出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和时间交由家校联手“共治”,并纳入监测考核。尤其是在睡眠管理上,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从政策部署来说,只要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
作为学校,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严格控制学业课业数量、难度,避免“题海战术”消耗学生的睡眠时间;家长不仅要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方面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也要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当然,政府还需从教育评价体系等源头入手,改革现行中高考应试教育机制,更多地为学生减负。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学校、家长围着这个“指挥棒”转,造成学生课业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德化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