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紫菜烂菜原因初步查明 台风天气及采苗密度或成主因
10月上旬,霞浦的牙城湾、三沙、福宁湾、外海湖、长门、罗湖等海区发生不同程度紫菜烂菜现象,给霞浦的菜农们带来很大损失。经调查,目前紫菜烂菜原因已初步查明,是采苗密度过大和台风天连续阴雨天气导致。
紫菜是霞浦沿海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霞浦紫菜养殖发展很快。2015年全县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居全省首位。主要分布在牙城、三沙、松港、沙江、长春等乡镇。
据当地养殖户介绍,今年8月29日至9月15日左右的大约半个月时间,全县紫菜开始秋季采苗。由于采苗期间天气情况良好,全县采苗效果很好,壳孢子萌发率高,前期幼苗生长正常,没有发生病烂。然而,从9月28日以来,牙城湾海区发现紫菜大面积烂菜。直至10月11日,从北到南的三沙、福宁湾、外海湖、长门、罗湖等海区都发生不同程度烂菜。特别是牙城湾、三沙柳洲湾烂菜面积达到90%左右,全县烂菜面积超过2万亩,危害严重程度为二十多年来罕见。我省的福鼎、福安、福清、莆田、惠安,以及浙江的苍南、洞头、象山等地也都发生紫菜大面积烂菜现象。
紫菜烂菜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廖小军及时作出批示。霞浦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安排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赶赴牙城海区现场检查指导,并将牙城海区取水样送往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进行水质化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了水体存在一定程度富营养化现象,取样海域水质较好,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
10月16日,市环保局组织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对霞浦三沙镇周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PH值、水温、化学需氧量、六价铬、溶解氧和石油类等六项指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与往年监测数据对比无明显变化。
紫菜养殖条件要求高,病害原因复杂。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初步查明,紫菜烂菜主要有如下原因:由于去年紫菜养殖效益良好,今年种植面积增加,紫菜采苗密度过大,而紫菜对水流等水动力条件要求较高,因此造成内湾近岸水域,水动力条件差的海域养殖的紫菜发生烂苗病害;发生病害后,由于今年第21号台风“杜鹃”和天文大潮共同影响,水质变得混浊,浮泥附着,且台风过后连续阴雨天气,对紫菜养殖生长不利,致病害影响扩大。
目前,该县已从漳浦、莆田、苍南等地调回苗种10000多亩,指导养殖户进行重新补苗,尽量减少烂菜给当地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组织相关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检查苗种及质量问题,并组织养殖户开展专门的紫菜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科学应对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