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溪南:编织“安全网”为渔民保驾护航

26.06.2014  18:59

   宁德网消息(见习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陈清) 6月20日,记者沿着霞浦县溪南镇台江村行至台江码头,看到一片繁忙的海上养殖生产景象。2013年,全镇渔业生产产值达6.5亿元。这片分布着十多万口网箱的海区,历来是霞浦渔业发展一颗闪耀的“明珠”。

  今年以来,溪南镇通过帮助落实贷款、设立海上警务室、建设海上防台预警系统和实行海上渔排网格化管理等方式,编织“安全网”,助力海上安全生产。

   落实贷款降低生产风险

  溪南镇的特色为海,优势亦在海,全镇的渔业人口达2.8万人,主要养殖的海参、鲍鱼、大黄鱼等海产品质优良,畅销全国各地。

  “这60万元的贷款大大缓解了我现阶段的资金周转压力。不然按目前的海参价格行情,再加上工人工资和其它开支,生产风险就大了。”溪南镇青山村海参养殖户林清秋是本次霞浦信用社授信4000多万海参养殖贷款的受益人之一。

  46岁的林清秋是青山村的海参养殖大户。3年来,他投资300多万元建立自己的海参养殖基地,拥有近10万斤海参的养殖规模。前两年养殖效益好,林清秋的年收益达百万元。但今年因海参的销售市场略有紧缩,养殖户的收益减少,资金周转压力也随之而来。针对这一情况,溪南镇政府根据霞浦县的相关政策,引导海参养殖户用货押冷库的形式进行贷款。

  据悉,今年,霞浦县通过与民生银行、信用社等银行合作,共落实1.5亿元贷款帮助海参养殖户渡过难关。

   警务前移提升治安管理

  在台江码头一侧的山坡,一处两层楼的基建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此处便是新设立的溪南边防派出所东安警务室,预计该警务室年内便可投入使用。

  “溪南的养殖区一直呈扩张趋势。外来务工人口不断增多,成分复杂,治安、刑事案件频发。而且海上作业的无证小型船舶比比皆是,安全隐患颇多。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一海区设立警务室,以适应渔民生产需要,服务生活需求。”溪南边防所所长刘海潮说。2013年,溪南边防派出所受理的治安、刑事案件31起,调解的各类纠纷74起,占全所全年受理和调解的比例均超过80%。

  为了更贴近渔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除了在渔业生产集中区设立警务室,溪南边防所专门派一名干警,长期驻守在养殖渔排上,以便及时为渔民排忧解难。

   致力防台确保生产安全

  在溪南镇东安海区油菜屿上有一幢新落成的蓝白相间的建筑,空间并不大,内置一套语音系统,顶上安装着4个高音喇叭。这是溪南镇今年防台风工作的重要“帮手”——投入65万元新建的海上防台风预警系统。这座白色的房子是其中的一个基站。

  溪南镇大部分的村居临海,每年防台、抗台任务重,压力大。“往年一遇台风,全镇的干部几乎都压到一线。人员转移、渔排加固、船只回港……样样工作靠人力。今年有了这预警系统,将事半功倍。”蓝涌忠说。该防台风预警系统通过中央监控室、四个基站、LED屏和高音喇叭相互结合,根据不同节点的台风动态,发布相对应的信息,再配合人力巡查,确保海上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