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半月里:打造畲族文化“大观园”
乡村少年 苏福成 摄
畲乡斗笠漂四方 陈伏容 摄
宁德网消息(何焱红 吴旭涛 陈英) 这是一个坐落于半月形山湾中的村子,祖先给她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半月里。这个只有约300人的自然村,却拥有国家、省市级非遗7项。这里美好的不仅是畲寨建筑,还有全村浓厚的畲家气息。
畲寨里的大视野
半月里位于霞浦县溪南镇境内。一进村,首先看到的是约800平方米的小广场,由鹅卵石铺就。一棵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榕树,枝叶繁茂,遮住了整个广场。因此,这里成了村民们纳凉的地方,偶尔还能听到几句畲歌。
从清晨5时开始一直到上午8时,半月里是属于摄影师的,他们提着“长枪短炮”,穿梭于全是鹅卵石的阡陌村巷之间,古寨墙、古路灯和老宅都是让他们惊喜的景致。据村支书雷国胜介绍,这个300人的畲村,平均每天都有1000多名旅客前来,高峰时可达6000多人。
半月里的建筑布局,像极了好莱坞大片中的古城。建筑沿着山形,从最高处层层往下排列,大多数由青砖和鹅卵石砌成。村中有40多座老建筑,风格统一,保存完好。
游人前来,必去龙溪宫。这是村中供神的地方。它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建筑面积508平方米,是村中雷氏祖先雷志茂请来浙江石木工匠绘图施工而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到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抬轿、游神、唱戏就在这里举行。
神龛堂上供奉着薛仁贵、陈九仙、陈靖姑等的塑像,还供奉妈祖。据雷国胜介绍,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通过调研得出,半月里是唯一一个信奉妈祖的畲村。
村民皆是“传承人”
半月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畲族文化保留最集中和全面的村落。这里,最美的景是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别看这只是个300人的小村,却拥有国家级非遗两项:畲族小说歌和畲族婚俗;省级非遗1项:啊鲁调;市级非遗4项,目前正在申报市级的还有6项。”雷国胜自豪地说。
一进村,我们所见到的妇女几乎都梳着畲族凤凰头。93岁的兰奶奶和84岁的钟莲娇老人,坐在自家老宅院门口,打着蒲扇纳凉。钟奶奶告诉记者,凤凰头又叫“盘龙髻”,式样很复杂,还要夹上假发扎成。她从19岁开始,每天都要盘一次头。“凤凰头是最漂亮的,姑娘拜了堂之后才可以盘,村里的老人家几十年都盘这个头。”她说。
听我们夸她的头发漂亮,钟奶奶马上回到房间,换了一身黑色与粉色相间的畲族服饰出来,见我们拿出手机和相机拍摄,她还大方地摆出各种姿势。钟奶奶说,家里孩子搬到新村去了,但她不愿意搬走。因为现在身体健朗,住了几十年,不舍得老宅子。而且现在村里的游客很多,摄影师也很多,每天都很热闹。老人家经常换上漂亮的畲服,当摄影师们的模特,这成了她的生活乐趣。
宅子的大厅里,贴着一个大大的“囍”。这可不是普通的剪纸,而是畲家祖传的非遗“手剪”。村里许多妇女空闲时,都会拿来红纸,剪上自己喜爱的图案,贴在自家墙上。既是装饰,又带来吉利。
畲家人热情,期盼和欢迎“远方的客人”。去年一年,半月里迎来超过7万的游客。有时候,两三辆大巴同时开来,下来两百多人。村里就安排游客到畲家吃饭。村里人很好客,畲家乌米饭、畲家米酒,还有畲族青草药熬的汤,都一一端上,献给远方来的游客。
“活态”古村正养成
去年,位于半月里村的畲族民俗博物馆开馆了。馆内有约1600件展品,包括畲服、瓷器、古籍、木雕等等,展示了半月里这个村落从起源至今的发展,馆中许多畲族歌曲、诗歌等手抄本以及古代服饰等已极为罕见。
在馆长雷其松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一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畲衣,服装布料精美,制作为传统畲衣制法。馆内的一面墙上,还挂着10只当地特有的畲族花斗笠,太阳一照,斗笠内侧就显出暗八卦图案,象征吉祥。据介绍,这种畲族花斗笠工序非常复杂,一个斗笠一人要做七八天才能完成。
今年40岁的雷其松是半月里雷氏后人,家里几代行医,也是闽东畲族婚俗传承人。他告诉笔者,作为后人,他小时候就有一个想法,把祖上留下来的点点滴滴,搜集整理起来。20年前,凭着行医的积蓄,他就着手干起来。
“我去每家每户宣传,收购歌谱、文物等。因为如果我们不尽快收集,就会流失。”在省民宗部门的资助下,雷其松把自家祖厝拆去一半,建起这座博物馆。
目前,半月里拥有了“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等头衔。这个美丽的名字在全国打响了,游客从全国纷至沓来,为畲寨带来了新气象。
“现在讲文化要‘活态’传承。半月里文物保存得好,畲族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如今游客如织,得益于村民们都能自觉,人人充当文化守护者和传播者。”雷国胜说,如今半月里俨然是畲族文化“大观园”,今后将在乡村游、农家乐方面下功夫,让半月里人享受到美丽村寨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