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情系畲民助脱贫 巧绘蓝图促发展

08.04.2016  14:50

   宁德网消息(郑凯 郑雨桐)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近年来,蕉城区霍童镇发展飞速,在宁川大地挥洒下锐意进取的华丽篇章。

  其中尤为耀眼的,当属民族村的发展兴盛。从脱贫致富到旅游提升,从单村突破到整体包装,一项项攻坚克难的有力举措,为少数民族群众描绘了一幅幅致富发展的壮丽画卷。

  霍童镇高度重视民族村精准扶贫工作,一方面予以其外部支持,强化组织部署、详细摸底识别、完善基础配套、巧妙规划设计,为民族村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促使民族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对外部力量的吸收能力;同时,让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出最佳效益。

  脱贫致富,畲民安康。在霍童镇领导干部的努力下,民族村华丽转型,由贫困农村变为特色村寨,如星拱月般地与霍童镇的发展交相辉映。

   系一根心弦 准“滴灌”助脱贫

  4月的霍童镇,一片生机勃勃。

  霍童镇东岭村村民蓝玉雄在自己的土地上栽下了1亩多脐橙,也播种下致富的希望。

  前些年,蓝玉雄家庭情况并不乐观——母亲属二级残疾,妻子智力方面又存在障碍,一个家庭的重担,单纯依靠蓝玉雄打零工来维持。

  如何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一直是霍童镇近年来所关注的问题。蓝玉雄的情况,牵动着镇村领导干部的心。

  帮助对接医院、联系慈善总会、慰问补助帮扶……镇村领导干部点点滴滴的温暖,让蓝玉雄的家庭状况逐渐好转,也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今年,村里打算发展脐橙种植。充满信心的他,也打算大展拳脚,彻底改变贫困的现状。

  东岭村位于霍童镇西北部半山区,既是畲族行政村,又是老区基点村,现有村民891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到了70%。因地处半山腰,村财收入薄弱,加之茶叶、毛竹等农业产业发展起步晚,经营管理及加工技术缺人才,年轻劳动力外出等因素仍然存在,东岭村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如何将扶贫这滴“水”,精准地“浇灌”在民族村的发展症结上?霍童镇从精准扶贫和完善基础入手,积极协调帮助其向上争取资金,为民族村的发展铺平一条道路。

  “过去无电、无公路、无自来水,村民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年多亏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怀。”东岭村党支部书记黄伟祖告诉记者,东岭村的发展桎梏,为各级领导干部所重视。也是在他们的帮扶下,东岭村才有今天的新貌。

  2015年,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东岭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共投入资金约40万元对南山自然村长300米的水泥路进行拓宽;建设长20米、宽3.6米的秀口桥梁1座;加固东岗新村至景洋新村防洪堤;拓宽洋坂至半岭自然村水泥路;修建岭尾人行便桥;对河道进行清理……

  如今,踏入东岭村,淳朴的民风拂面而来——脚下的道路干净整洁,一边是郁郁葱葱的茶树丛,山上的毛竹青翠葱茏;另一边是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的新建水泥楼房,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每一位东岭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村庄建设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开始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同样过上好日子的还有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慰问过的一户“五老”家庭。当年84岁的“五老”谢允学今已辞世,但从老人的女婿林宽松口中得知,曾一度贫困的家庭如今也开始过上新生活。

  “以前家里的条件不大好,但后来村里茶产业慢慢发展起来,我儿子现在就在经营茶叶生意,还到天津开茶庄,现在在天津都有房子了,还准备把我们接过去住。”林宽松言语间不时洋溢着满满幸福。

  为推进东岭畲族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霍童镇还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种养业、加工业,引进种植适合老区发展的毛竹、畜牧、茶果等产业,更是对接引进了龙头企业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雾峰茶叶责任有限公司,将360亩旧茶园改种优质品种“金观音”等台茶,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促进村民增收。

  东岭村现有注册公司3家,其中茶叶企业2家、矿业公司1家,有3家专业合作社,分别为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实现人均收入9200元,村财收入0.8万元。

   扶一方产业 强“造血”促致富

  一轮又一轮的丰收,总是让霍童镇八斗村的村民脸上挂满笑容,因为那一个个金黄的脐橙,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单是种植脐橙,一年就增收3万多元,今年我还打算继续扩种呢!”4月6日,记者在山林间遇见了正在察看脐橙树情况的钟水春。

  随着脐橙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53岁的钟水春那黝黑的脸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腰包越来越鼓、房子越盖越美、生活越过越好……这不单是钟水春的生活写照,更是八斗村那300多畲族同胞的幸福画卷。

  畲族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令人欣喜。从刀耕火种,到如今安居乐业,八斗这一畲族老区村历经社会发展的变迁,亦在变革中积极转型,艰苦卓绝,披荆斩棘。

  “2000年从大石行政村分出来的时候,不仅人均收入低得可怜,只有1540元,更是背回5万多元的债务,如何摆脱贫困的帽子是我们当时村委会一直考虑的问题。”65岁的老支书蓝盛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一阵唏嘘。仿佛处于日出的地平线,八斗村的村民看得见致富的光明,却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作为民族村,各级党委、政府往往也会有政策、资金扶持,然而这种“输血”式扶贫并无法摆脱八斗村贫困的根本,发展产业、走出大山,成为这些畲民心底的渴望。

  霍童镇党委、政府将焦点放在了产业扶持上,积极引导和帮助八斗群众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经济模式,摆脱封闭、单一的自然经济状态,向商品经济发展。

  “听说脐橙赚钱,就从外面引进了脐橙,可是当时不太会种,也没什么收入。”蓝赛明是村里最早开始种植脐橙的。2002年,蓝赛明就率先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纽荷尔脐橙,试种了几亩。在他的带动下,本以种田为生的八斗村村民纷纷效仿,全村纽荷尔脐橙渐渐发展到200多亩。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致富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脐橙并未为村民带来多少收获。不知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八斗村的脐橙又小又酸,每株树仅产果十几公斤,而且还经常遭受病害,收入单薄得可怜。

  2005年起,各级相关部门和霍童镇党委、政府将脐橙作为八斗村重点扶植产业,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该村发展,多次聘请专家,深入八斗村现场授课。手把手地教学,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修剪、除草、施肥……村民们对每个种植环节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技术,果农的底气也足了。如今,八斗村每株脐橙平均能产果30多公斤,最多的能达到50多公斤,果肉饱满,香甜可口。八斗村还成立了脐橙专业合作社,并注册“霍童八斗脐橙”商标。

  2009年起,八斗村还引入金观音、金牡丹茶树品种,挖掘当地毛竹资源,对低产竹林进行垦覆改造。

  “我们村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开发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八斗村村民主任钟立全说道。现今,八斗村脐橙年产量高达100多万公斤,产值达300多万元;毛竹总产值达200多万元,人均收入3149多元;茶叶年产值高达300多万元。其余各项事业发展亦如火如荼。

   绘一张蓝图 秉“畲情”巧谋划

  霍童镇是蕉城区西北部中心集镇,镇域面积16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包含八斗村与东岭村两个少数民族村。

  两个民族村地处山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困囿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致富的“老大难”,也成为霍童镇扶贫工作的重点。如何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脱贫致富措施,霍童镇领导干部为此辛苦求索。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指引了新方向。去年以来,霍童镇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统一部署,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集中精力、强化措施,积极推进民族村精准扶贫工作。

  “在精准扶贫、完善配套的基础上,我们始终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民族村‘造血功能’,引导其融入全镇发展大局,因地制宜、秉承特色地实现脱贫致富及全面发展。“霍童镇党委书记黄海峰对民族村发展工作深有体会。

  为此,霍童镇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详细分析两个民族村贫困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抓住一个“畲”字,为民族村发展工作增色添彩。

  强组织、谋部署——霍童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场次精准识别业务培训和工作部署大会,重点做好民族村的贫困人口核实工作,衔接低保人口,认真相比对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同时按照《蕉城区关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实施“民族村精准帮扶六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实施资金帮扶、项目帮扶、结对帮扶、亲情帮扶、智力帮扶、技能帮扶,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少数民族村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

  细摸底、准识别——根据国家、省、市、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文件精神,霍童镇按照“村为单位、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张榜公示”等一套程序严格操作,通过分步骤、分阶段对全镇贫困人口进行规模控制、分级负责地识别登记。其中八斗村原有填报户10户,经落户走访,按照各户的人均收入、生活条件精准识别后,列入精准扶贫对象6户,19人;东岭村原有填报户11户,经落户走访,精准识别后,列入3户,13人。

  重规划、巧设计——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优势,霍童镇别出心裁地引导民族村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如引导民族村发展畲族特色村寨,打造畲族文化活动中心,突出民族文化底蕴,扩大各民族村交流发展,为旅游开发配套设施。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霍童镇领导干部的努力下,民族村的发展取得了不菲成效,让八斗和东岭两个民族村走出“深闺”为人识,也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红利”。

  八斗村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村寨村、省级文明村、区级党建示范点;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示范村、省级绿色村庄、省美丽乡村示范点;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畲族文化生态示范点、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东岭村于2015年被宁德市授予第十二届“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其南山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取得福建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