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楼装上“隔震垫” 厦门共建20余栋减隔震建筑
26.05.2016 16:26
本文来源: 福建之窗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徐晓良)为大楼装上“隔震垫”,这样的技术您听过吗?昨日,2016(厦门)结构减隔震技术交流及项目观摩会在厦门举办。在这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如何推广结构减隔震前沿技术,为建筑有效防震隔震,成为前来参会的国内知名专家热议的话题。
何谓结构减隔震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说,传统建筑一旦遭遇地震,从震源传出的地震波将直通建筑物,导致整栋楼上下左右剧烈地晃动。而运用了结构减隔震技术后,就像在建筑物底部安上一个个“橡胶垫”,可大大起到消减地震能量的效果。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而减隔震技术则在大震不倒的前提下,还可保证室内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国家设计大师王亚勇、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等专家学者也做了主题演讲,不仅着眼于当前隔震减震技术的具体研究与应用,还为厦门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厦门该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0余栋减隔震建筑。
市建设局副局长林树枝在会上透露,未来厦门将运用减隔震技术,重点提高两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一类是灾害发生时逃生能力较差人员集中的建筑,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老人院等,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中小学校还必须具备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另一类是抗震救灾建筑,如医院、通讯枢纽、消防站、救灾指挥中心、地震观测站等,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时室内的主要设备和系统不受损坏且能保持正常运行、建筑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设防目标。
本文来源: 福建之窗
26.05.2016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