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从“治既病”到“防未病”的蜕变

03.08.2021  10:32

集美法院法官深入实地调查。

为了加强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向纠纷“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打造纠纷“预防性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力量,有效预防纠纷再生。2020年,集美辖区万人成讼率首次下降,民商事案件收案增幅同比下降16.9%,辖区执法满意率显著提升。

■“既病防变” 从个案化解到类案预防

近日,集美法院受理了两起申请撤销人民调解协议的征地拆迁纠纷,当事人反映履行人民调解协议时存在不明晰的情况,法官耐心引导当事人协商,成功化解了纠纷。

非诉调解在前端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起到重要作用,但实践中有个别情形存在法律误区、盲点,需要法院及时提供指导帮助。

为了帮助调解员在调解征拆案件时更加规范,在纠纷化解后,集美法院指派法官前往人民调解委员会,与该调委会委员及7名调解网格员进行座谈,分析征拆纠纷中常见的继承人身份查明、拆迁利益分配等法律问题,指导法律事实查证,并提供调解协议参考范本,防止类案纠纷再生。

太好了!法官不仅解答了我们很多征拆方面法律疑惑,还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范本,下次我们遇到村里类似矛盾,就可以处理得更好更规范了。”调解员小李说道。

在化解个案时发现问题,只有及时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症结,才能有效预防类案纠纷再生。

2020年8月,法官林达受理6起物业纠纷。在集美区杏林街道宁宝社区某小区,一家物业公司入驻后,物业费收取率逐年下降,物业公司与业委会关系长期紧张。业委会已决议招新的物业公司,于是该公司决定起诉业主催讨物业费。

业委会故意抹黑我们物业公司的形象,煽动业主拒缴物业费!”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向法官“诉苦”。

小区垃圾随意堆放,化粪池多年不清理,你们这样的服务水平凭什么要我们交物业费。”一业主气愤地说道。

林达法官团队分析手头上这6起个案,发现背后还有至少400起同类潜在纠纷。在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简单外表下,还存在物业公司服务不足、业主跟风不缴费、收费标准分歧等问题。

要想从源头上预防这400多起潜在纠纷,就要从根本问题抓起。林达法官团队联合杏林街道、宁宝社区,共同组织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召开纠纷现场协调会。

协调会上,街道综治办指导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居委会倡导党员业主带头缴纳物业费,林达则深入剖析了物业纠纷处理的法律后果,各方在会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该物业公司针对业主反映的问题积极改善服务,业主们也陆续缴纳了物业费,400多起潜在纠纷化解于萌芽,小区终于回归了平静和谐。

■“会诊开方”   从共性症结到专项治理

在公司资本认缴制下,认缴的注册资本多一些,可以体现我们强大的公司实力啊!

公司是我家开的,公司的钱就是我的钱,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开支?

在审理商事案件过程中,有不少商事纠纷是由于股东抽逃出资、人格混同等情形而产生的。梳理分析案件后,集美法院发现部分公司股东存在共同的法律认识误区。

为此,集美法院通过发布白皮书的方式进行股东行为风险提示。2020年9月,集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小投资者风险防范白皮书》。该白皮书以集美法院审理的十大典型商事案件为例,系统梳理公司股东的风险行为,涵盖股东投资、公司治理及公司解散等重要节点,并制作小贴士提示中小投资者如何规范投资、经营及终止公司。

过程治理优于末端处罚,司法对企业的帮助更多是侧重于法律风险防范。这份白皮书便是‘授人以渔’的过程治理,让企业可以通过案例得到法律风险提示,从而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参会的企业代表林嘉楠高度评价。

集美法院通过梳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症结,发出司法建议、发布白皮书,及时提示行为风险,纠正行业治理,防止不必要的纠纷产生。2020年以来,集美法院发出司法建议12份,反馈采纳11份,发布2份白皮书,有效预防重点领域纠纷风险,促进行业治理。

除了以书面形式进行风险提示之外,集美法院依托诉非联动体系,细分纠纷领域,开展专项的联动预防。

2020年7月,集美法院与集美区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联席会议、调裁衔接、信息共享、联合普法等工作制度,共同提升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处理效能。

自此,集美法院在医患纠纷、消费者权益保障、劳动纠纷、行政争议等重点领域,与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6个行政职能部门形成专项纠纷预防共治机制,打造重点纠纷领域风险研判体系,推进纠纷减量、诉前化解。

■“未病先防” 从纠纷共解到风险共防

据统计,2020年集美辖区诉前委派调解3880件,诉前化解265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8.3%,大量纠纷止步于法院之外。

纠纷之于社会犹如疾病之于人体,因此纠纷治理既要“治既病”也要“治未病”。在区党委政法委领导下,集美法院与辖区32家综治单位开展纠纷共治,不仅着眼诉前化解纠纷,更加关注纠纷风险预防,从纠纷共解到风险共防,探索出一条纠纷“预防性治理”的新路径。

纠纷风险把控离不开大数据分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最高人民法院开发的这一科技平台,要充分利用起来。我们要推广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做到平台好用、当事人会用、调解员爱用。”集美法院院长刘辉煌对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说。

集美法院致力“数助治理”,积极引导当事人、非诉机构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调解,2020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在线调解案件5120件。“之前,有些纠纷非诉机构自己调解完之后,平台没有数据留痕,我们难以全面掌握分析辖区的纠纷发生情况。”集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许明茹告诉记者。

现在,集美辖区诉前调解纠纷通过大数据呈现在平台上,纠纷类型、调解时长、化解情况等清晰可见,此举解决了纠纷多头处理、数据难以掌握的问题。诉前案件数据统一纳管,实现了纠纷风险可视可防,为研判辖区矛盾纠纷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风险预警,除了来源于平台数据分析,还需要基层网格员信息共享。集美法院24名法官助理与139名村(居)网格员对接,网格员通过对接及时反映网格治理新情况。

村里最近征地拆迁有一些新矛盾,我们有时遇到法律难题或新情况,就直接向灌口法庭钟法官请教,他为我们提供法律指导,解答了不少疑惑。”灌口镇某村委会工作人员小张说。

纠纷预防始终要回归到法治宣传教育上。集美法院强化院校共建,与集美大学法学院组建6个学生法律服务队,指导60余名学生覆盖全区67个村居,开展普法宣教等工作。2020年,集美法院开展“民法典进基层”“扫黑除恶”“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宣传活动30余场,有力提高民众的法治素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嘉庚精神是集美区的本土特色文化。集美法院充分挖掘“睦邻友好”“诚信商道”等嘉庚精神内涵,打造嘉庚解纷特色站点,在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中融入嘉庚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有力弥合社会关系、预防矛盾纠纷。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