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产业研发节能新技术 无烟柴窑获国家专利
本报讯(记者 吕斯达 通讯员 寇婉琼)日前,一种无烟柴窑在德化陶瓷行业协会柴烧分会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业内专家表示,这一技术解决了现有柴窑燃烧不充分,灰烬和废弃物排放量大且污染环境等问题,对德化陶瓷产业的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窑炉温度达400℃可实现无烟排放
据了解,该无烟柴窑包括坯窑室和燃烧室,燃烧室用栅栏分隔成上、下两个燃烧室。左侧连接烟囱,下燃烧室有进火口和添柴口。
该专利的联合发明人、德化陶瓷行业协会柴烧分会会长孙义渊介绍,其设计是依据热力学原理,木材在燃烧的时候,火焰在烟囱的抽力作用下向上升腾,从下燃烧室进入上燃烧室,又回到下燃烧室再进入坯窑室,如此循环使得下燃烧室里的燃料能够经历两次燃烧,燃烧更充分,实现窑炉温度达到400℃以上即无烟排放,环保又节能。
该专利的联合发明人、释然陶瓷研究所负责人徐春荣用了一个浅显的对比来进一步说明:烧一次窑大约要用3吨废木料,如果用普通柴窑则将遗留下至少300斤的木炭,而如果用无烟柴窑则遗留的木炭不足5斤。
“不仅遗留物非常少,而且那些木炭在最高1420℃的温度下二次燃烧,反而在器物表面留下了明显的落灰釉,色泽变化多端,具有独一无二的效果。”孙义渊补充说道。
柴窑建造专利在行业协会内共享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瓷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上世纪80年代后,德化提倡“以电代柴”,柴烧瓷器逐渐消失。近两年,受到日本、台湾地区等地柴烧艺术的影响,一种“现代柴烧观”开始盛行,烧制的茶器有明火痕迹,质朴、浑厚、古拙,广受喜爱。
孙义渊表示,以前租用古龙窑烧瓷,不但效果不能尽善尽美,而且废弃物排放量大造成污染,于是便决定自己研究设计小柴窑。
2012年10月开始,孙义渊和徐春荣先后参考了台湾地区、景德镇以及日本的小柴窑,吸收众长建起窑炉。经过多次试烧,观察产品效果发现不足,再对窑炉反复进行拆建,其间还特意请来清华大学的教授指导技术攻关。“为了充分展现火与泥碰撞的宁静魅力,我们先后修改了9次,终于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过后就申请了国家技术专利。”孙义渊说。
为了让这种无烟柴烧陶瓷技术更好地应用在全县陶瓷领域,目前,孙义渊、徐春荣已将无烟柴窑的专利转让给县陶瓷行业协会柴烧分会,与会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