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院士李宁涉贪腐被查:帽子票子不敌“贪”

20.10.2014  21:18

  近日,“中国最年轻院士”李宁因为违纪问题被调查。

  “李宁事件”向社会传递了一些信号:贪腐现象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也与体制机制问题相互关联。

  个人学术再高 也要注意戒贪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披露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事实,将“科研腐败”这一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后,科技部对于中央巡视组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显示,对于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问题,相关部门共依法依纪查处了8人。

  在这份查处名单中,“最年轻院士”李宁格外引人注目。由于违反了《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当院士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的规定,他有可能成为首个被取消院士称号的“两院”院士。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这次被查处的7名教授,其研究领域几乎都是最为前沿的重大专项课题。

  而在2012年年底,候选院士、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因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租车费等,骗取科研经费124余万元,单独贪污5.85万元被北京高院二审最终判处13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