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02.03.2015  12:29

  2月28日,在市场的一片预期声中,央行降息如期而至。这是央行继去年11月降息后的第二次降息。同时,此次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业内普遍认为,本次降息在预期之中,降息的根本原因在于更好地应对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通缩风险加剧的现状。

  此前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跌破50%的枯荣线,为2012年9月以来的最低位。与此同时,1月份CPI大幅下降至0.8%,PPI同比降幅达4.3%。

   降息不意味政策取向转变

  “降息是应对全球货币宽松和我国通缩隐忧的必要之举。”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温彬看来,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明显,除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欧洲和日本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我国外部需求难有较大改善,应充分重视欧洲和日本通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带来的输入型通缩影响。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期,靠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衰减,以创新驱动增长的模式确立还需要时间,这是造成当前经济增长疲弱的主要原因。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政策就可能自动紧缩。因此,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努力保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表示,“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

  对于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货币政策总体上仍属稳健偏松。未来货币政策或仍保持稳健偏松,但鉴于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已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很小。

   力促融资成本下行

  与去年11月的非对称性降息不同的是,此次采取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直接对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时存款基准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对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考虑,2月28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很明显,此次降息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融资成本压力和应对通缩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制造业PMI、进口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表现不佳,PPI继续下行且幅度有扩大之势,潜在通缩风险上升。融资成本尽管有所降低但仍然较高,企业融资成本压力依然很大。在此情况下,降息有利于巩固去年底降息的效果,推动贷款利率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缓解企业压力,进而起到稳增长的效果。”连平认为。

  对于降低基准利率能否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马骏认为,由于银行仍普遍参照基准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利率对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仍很大。去年11月份降低基准利率之后,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就已经有所下降。估计这次降息还会进一步起到降低名义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另外,由于信贷与债券融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债券的融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由于这次降息基本属于对称性降息,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也会为贷款利率下降提供较多的空间。

   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提速

  在谈到这次降息的同时、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意义时,马骏表示,自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以来,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央行就再次决定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表明了央行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

  马骏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体制将为银行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也要求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另外,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有些银行甚至没有用足上浮空间,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继续适度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使我们离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更近了一步,也将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的模式转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此次降息依然采取了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的方式,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同时,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已经完毕,年内正式推出的可能性较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积极推进。”来自农行的分析人士称。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