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留美科学家陈志坚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NSA)4月29日消息,在第151届美国国家科学院全体院士年会上,福建籍留美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1981级杰出校友、德州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陈志坚当选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林肯总统于1863年依据国会宪章签署成立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私人机构。它通过提供给学者国家科学院的成员资格以表彰他们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此机构与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医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国家研究院一起共同为联邦政府和其他机构提供科学,技术,卫生政策咨询。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之一。得知自己入选,陈志坚表示:“我很高兴能从国家科学院获此殊荣。这项荣誉属于我们实验室辛勤贡献的每一位同仁。我十分幸运能和这些有才华的人共事。同时能得到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强有力的支持,我感到十分荣幸。”
陈志坚1966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今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期间取得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杰出讲席教授的资格,2005年至今任汇聚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40多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美国生命科学最高水平研究机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志坚主要从事天然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期间他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200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Eric Olson博士评价说,陈志坚博士的研究“是破译细胞信号传导、炎症反应及先天免疫方面的先导。通过在体外重建这些复杂的过程,使我们对疾病的细胞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揭示了可用于抵御普通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的新的药物靶点。”西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Bruce Beutler在介绍陈博士时也指出:“在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细胞后被免疫系统识别领域的研究中,James(陈志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是一位顶级的免疫学家和生化学家。事实上,他已经在这个研究领域遥遥领先了。”
由于在生物医学上的突出贡献,陈志坚博士先后获得了安娜富勒奖、赛尔学者奖(Searle Scholar Award)、达拉斯亚洲商会医学特殊贡献奖、2005年Welch基金会颁发的海克曼(Norman Hackerman Award)化学奖、2007年美国德克萨斯医学、工程和科学院颁发的杜奈尔(Edith and Peter O. Donell)科学奖、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9届年会颁发的(分子生物学专业)杰出科学家奖等一系列科学界大奖。
此次入选科学院院士,使陈志坚博士成为德州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的第21位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对此,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校长Daniel K. Podolsky说:“陈志坚博士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老师和同事,……是我们中心的重要一员,他的同行对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也十分认同,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本文由省人事人才研究所根据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网站有关内容编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