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帝师”陈宝琛:冰渊晚节期无忝,桑海余生会有涯

30.09.2017  23:45

   【人物名片】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1935年病逝于北京寓所,享年88岁,得逊清谥号“文忠”并追赠“太师”。后人将其葬于福州马尾区君竹村西300米登龙岭。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陈宝琛

  2017年清明节,位于马尾区君竹村的陈宝琛墓园,再次迎来郭锦贤的身影,他拿出工具,打扫、拔草、祭奠……老郭与墓主人非亲非故,只是义务照看,一坚持就是24年。谈起缘由,老郭说:自己毕业的福建工程学院正是陈宝琛所办,感恩其为福建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而其忠贞爱国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不应被遗忘。

  陈宝琛,出身名门世家,家族明清两代中进士者达21人,仅陈宝琛一代就创造了“六子科甲”的奇迹。他毕生在追寻自己的人文理想——辅佐明君、匡扶天下。从21岁中进士始,其风华入仕;因直言敢谏,与张之洞等4人被誉称“枢廷四谏官”。中法战争结束后因荐人不察被连降五级,人生迎重大转折点。

  “他乡”的官场失意,反让陈宝琛在“故乡”得意。返回福州期间,除闭门读书,他还干了两件事:积极投身实业,倾力教育事业。尤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仅在福州就创办和整顿了小学堂三十余所,并大办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创办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大学等诸校的前身,新学短短数年普及八闽大地,为近代福建文化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