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和代表:让合作社成为菜农致富的“孵化器”
7月17日,笔者在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的蔬菜种植大户许振彬、陈果渊蔬菜大棚看到,绿油油的油菜、小白菜、花瓶菜长势喜人。“东坑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社员为骨干,引导菜农‘抱团’发展,经过几年的‘五统一’运作,合作社逐渐走上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目前,东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面积330亩,拥有蔬菜大棚100亩,以种植西红柿、叶类菜为主,先后被评为全国蔬菜标准园、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示范社。”面对采访,该市和平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东坑村支部书记、东坑蔬菜专业合作理事长陈天和乐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拧成一股绳,成立专业合作社
东坑村土壤和气候都适合蔬菜种植,且靠近城区,蔬菜种植在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传统种植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蔬菜品质差,菜农各管各的,难于形成规模效益。2007年,在该市农业部门与和平镇的支持下,陈天和代表成立了东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的就是把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 陈天和代表请了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龙岩农科所的专家到实地察看,最终敲定了引进西红柿“金石王1号”这一新品种,同时组织黄春木、陈永业等社员示范户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再向其他菜农推广这一新品种。“如今,金石王1号种植已成规模,社员每亩可年增收2500元。”陈天和代表如数家珍地说道。
在该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陈天和代表组织合作社社员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标准》,从福州、龙岩和漳平请来专家教授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或者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组织社员到新罗江山、上杭古田等地参观,提高社员的科技种植水平。为提升社员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陈天和代表将基地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指定一名社员骨干为农业示范户,负责本片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等的推广。种植大户黄春木,在龙岩科协的指导培养之下,成了合作社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负责叶面施肥技术的测试、指导及数据采集。
此外,在陈天和代表的带领下,合作社组建了一支营销队,他们拓展市场,诚信经营,统一收购价,保障菜农利益不受损害,并成功注册商标,统一印制包装箱。合作社还同漳平城区各大超市签订“农超”对接协议,目前,各大超市的西红柿和叶类菜全部由东坑村定点供应。
解决难题,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去年冬,受南方极端冰雪气象灾害影响,东坑西红柿遭受严重损失。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靠天吃饭”的困境,陈天和代表采取上级补助一点、合作社筹措一点、菜农出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每亩捆绑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农村建设等各项补贴18000元,菜农每亩仅需出资5000元,统一建设了近百亩的标准化钢架塑料大棚。这样一来,同传统的露天种植相比,大棚种植的西红柿成熟期提前,品质更好,市场价格更高,每亩可以增加收入30%以上。陈天和代表还筹资,统一建设了防洪堤、拦水坝、水渠、田间道路及喷灌等设施,不断改善基地生产条件。
为破解合作社融资“瓶颈”,陈天和代表上下奔波,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在东坑村设立了项目发展基金,对于社员在发展产业、建设蔬菜大棚中遇到的资金难题,由村“两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利息贷给他们应急。“项目发展基金成立以来,共为23位社员提供了小额贷款,比如,许振彬、陈果渊等社员在获得贷款后,产业得到发展,家庭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陈天和代表说。
为了进一步拓宽百姓融资渠道,陈天和代表还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通过社员种植大户联保,为困难群众争取3-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仅2013年就发放贷款86万元。同时,陈天和代表还帮助菜农争取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龙岩市扶贫“两会”贷款贴息等项目。“现在,贫困户黄振国已将西红柿种到新罗区白沙镇,他在白沙镇租了当地的30亩蔬菜大棚,成为名符其实的致富带头人。”采访结束之际,陈天和代表如是对笔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