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8旬阿婆带出5大学生 坚信读书识字才能有出息

25.07.2014  16:59

 

奶奶听不懂普通话,孙子宝金凑在奶奶耳边翻译给她听

    闽南网7月25日讯 看最小的孙女林宝妹填完志愿,沈良娘的心这才落了下来:终于等到这一天,把5个孙子孙女都送入了大学。

    今年82岁的沈良娘,是泉港区南埔镇南埔村村民。她生命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坚守、抗争。

    婚后不久,丈夫瘫痪了,她一个人带大5个孩子,两个儿子却相继查出精神病,紧接着,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5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孙女。

    从此,她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整个家。靠着一亩多的薄田,将5个孙子孙女都拉扯长大,还让他们都上了大学。

    其实,支撑着这个目不识丁的老人家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信念:读书识字,才能有出息。

    散

    两个儿子精神失常,儿媳妇离家出走,那时,阿婆已年近六旬

    沈良娘的家,就在南埔村的村道旁。两层的灰白色楼房,是两年前泉港区、南埔镇、村等出资盖的。

    听到我们的声音,沈阿婆从房里踱步出来,热情地招呼着。她的眼睛不太好,每走两步,都得扶下旁边的桌椅。孙子林宝金见了,赶紧伸手扶着。前些天,阿婆眼睛几乎看不见了,他带奶奶去医院拿了药,这两天才好了些。

    看着懂事的孙子宝金,阿婆想起了宝金他爸,忍不住抹了抹眼泪。

    阿婆从小在南埔村长大,和丈夫林氏成婚不久,先后生下了三男两女。可就在二儿子才四五岁时,丈夫因病瘫痪,失去劳动能力,一个家庭的重担,落在她瘦弱的肩膀上。

    怎么供养6口人?除了做农活,阿婆想到了“开源”的办法:挑些米油盐,步行到莆田仙游卖,一次挑100斤,能挣2元钱。常常要下半夜出发,第二天傍晚才能回来。

    日子虽苦,支撑着阿婆走下去的,是五个乖巧的儿女。老大去当了兵,老二、老三去打石头,挣的钱都交了回来,盖了原来的石头房。老二老三还相继娶了媳妇,生下两男两女。苦尽甘来,似乎就在眼前。

    然而,二十几年前,二儿子,也就是宝金的爸爸,突然发疯了,还常常打人。后来,小儿子也精神失常。两个媳妇受不了家庭困苦,离家出走,老大当兵回来娶的大媳妇,最终也忍受不了这个家庭,也离开了。

    那时,阿婆已年近六旬。

    守

    老伴想让孙子辍学打工,阿婆平时好说话,这次特别固执:“苦也要让他们读书,钱可以借,慢慢还

    儿媳妇都走了,留下了卧床不起的老伴,自己的两个疯儿,还有5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孙女,最大的还不足5岁。

    还好,还有大儿子每月当保安的微薄收入,还有自己的一双手。阿婆连担忧都来不及,操起锄头,一亩多的薄田,几乎一年四季没停过。地瓜、青菜、花生等,什么能填饱肚子,她就种什么。

    但即使是这样,一大锅稀得见底的稀饭,还是桌上的常客,逢年过节,也吃不上肉。每天干活回来,阿婆烧了柴火煮好饭,招呼孩子们先吃。懂事的孙儿总吃得少,但两个儿子常常将稀饭吃个底朝天,啥也没给阿婆留下。

    两个女儿出嫁后,常给家里补贴点家用,但孩子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学费,也成了阿婆眉心间散不开的愁。“读书识字,才会有出息,不会被人欺负”。阿婆一个字不识,她口中的道理很朴素。阿婆告诉我们,两个儿子发病之前打石头做苦力,因为不识字,有时会吃亏,连工钱都拿不回来。当时,她就坚定,一定要让孙子和孙女读书,上大学!

    为此,阿婆还和老伴吵了架。因为老伴想让孙子们辍学,早点出社会打工。但阿婆说,“再怎么苦也要让他们读书,钱可以借,慢慢还”。宝金告诉我们,奶奶是个性格特别好的人,唯独在这件事情上特别固执。爷爷后来拗不过她,便没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