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控臭氧呵护清新福建 闽出台指南因地制宜提措施

07.05.2018  09:18

  4月以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市民发现一桩怪事:明明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手机APP里有时却提示有污染。监测数据显示,臭氧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昨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2014—2016年,福建省臭氧浓度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尽管福建省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PM2.5也得到有效控制,但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臭氧浓度有所上升,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与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它隐藏在万里晴空中,但其危害不容小觑。”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珍说,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淡蓝色气体,普通人很难察觉到,天气晴朗不意味着空气质量一定很好,反而,臭氧污染可能会比较严重。

  近地面的臭氧来自哪?张玉珍说,从生成机理上看,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石化工业、包装印刷及涂装行业、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的午后,一般在13时至16时,易出现臭氧超标,在福建省主要集中在4月、9月,其次为5月、7月、8月。公众应尽量减少这段时间户外活动,尤其避免高强度体育活动。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降雨量可能比常年少,较易发生臭氧污染。前4月,全省臭氧浓度同比基本持平,超标天数却略有增加,污染防控形势严峻。

  “要充分认识臭氧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应对,福建省日前出台《臭氧污染防控指南》,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不同,因地制宜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针对企业主体责任,《指南》还明确石化、表面涂装等十个重点行业的整治要求。

  该负责人还表示,空气具有流动性,一个地区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可能本地人感觉不到,却飘到其他地方形成臭氧。防治臭氧污染,仅靠个别城市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需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协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氮氧化物和在线监控数据造假行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公众参与。《指南》提出,由于汽车油品燃烧产生的尾气是城市氮氧化物重要来源,鼓励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共享单车等方式出行,房屋装修装饰优先选择购买绿色环保标志产品,使用节能灯,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等,都能减少臭氧产生。同时,呼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企业偷排大气污染物、露天焚烧垃圾等违法行为以及“散乱污”企业,及时向环保等部门举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魏然)

【责任编辑:黄今】
福州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五
重点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