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七十年,我回到龙岩重走抗战路

20.11.2015  15:51

重走台湾义勇队大陆抗战路。

  □ 记者 傅长盛 通讯员 温连光 文/图

  10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龙岩”历史陈列展在新罗区东城街道连氏宗祠(台湾义勇队队部旧址)举行开展仪式。来自台北市的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员曾东升、郭辅义及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将军之子李力群等26名台湾义勇队老队员、台湾少年团团员及后代代表前来重走抗战路,缅怀台湾义勇队。

  年逾古稀的台北芦洲李宅古迹维护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力群,参观了连氏宗祠后面的苏厝的一间老屋。老屋里,木结构门窗依旧,古井印迹斑斑。那里是他父亲李友邦和母亲严秀峰居住的地方。70年前的1945年4月,他就是在这座老屋里出生。置身于此,这位古稀老者仿佛听到了七十年前父母亲的声音,不禁老泪纵横。

  李友邦1906年4月出生于台北县芦洲乡,师范毕业后加入“台湾文化协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1924年3月,遭到日本殖民当局通缉的李友邦,逃离台湾来到祖国大陆,并于9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就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1939年他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同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委任其担任“台湾义勇队”队长兼“台湾少年团”团长,并晋阶为陆军少将。

  1942年10月,由于日寇侵占金华,义勇队转移到龙岩县,设队部于东门外中山东路的连氏宗祠。 李友邦进驻龙岩后,将队伍整编成三个区队、九个分队,另附设有“台湾少年团”,总人数达381人。此后,义勇队依托龙岩,开展宣传鼓动、培训干部、对敌政工、战地医疗、武装偷袭等活动,为收复台湾作准备。义勇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义勇队分批从厦门回到台湾。1946年2月台湾义勇队遭解散。1952年李友邦将军在台湾岛内白色恐怖中以“包庇匪谍”罪判处死刑遇害,年仅47岁。夫人严秀峰也坐了15年冤狱。

  由于当时尚在襁褓之中,李力群对龙岩生活已没有印象。后来妈妈严秀峰告诉他,当时在龙岩抗战时非常苦,早餐的时候都是四个人一桌,豆腐乳一块,稀饭。因为他们在龙岩自力更生,有养鸡养鸭种菜,所以每人有一颗鸡蛋。当时少年团成员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只有少年团的每人有一颗鸡蛋,也只有少年团晚上睡觉的时候有蚊帐。

  李力群目前担任芦洲李宅古迹维护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他经常奔走于两岸,积极宣扬父母和台湾义勇队所代表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

  在连氏宗祠前,李力群对媒体慷慨陈词:这次回大陆重走抗战路,第一粉碎李登辉讲台湾人民没有参加过抗日的谬论,台湾人从来没有缺席对日抗战;第二粉碎李登辉关于“台湾跟日本是同一个民族”的谬论,台湾人民是炎黄子孙,日本将台湾人列为二等公民,所以台湾人民跟日本人是根本不相同的;第三是粉碎李登辉关于“台湾人的祖国是日本”的谬论。台湾人跟祖国大陆是同文同祖的,都是炎黄子孙,日本占领期间把台湾列为殖民地,台湾人的祖国根本不是日本,台湾人的祖国就是我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