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十三市联席会召开 泉州将投800亿建交通网

26.11.2014  12:09

  未来5年,泉州计划投入8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港口物流、吉永泉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连接闽粤赣三地的交通干线,让相互之间的产业投资、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昨天上午,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18次联席会议在泉州召开。会议以“深化文化交流协作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探讨更多合作。十三市共同发布了《深化闽粤赣十三市文化交流合作意见》,按照相融性和共同性的原则,会议将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文化概括为“三种文化 一种精神”,即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及苏区精神。

  会上,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新聪介绍说,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虽各有渊源,但始终相互交融。这次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闭幕,也是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启幕。

  我们将坚持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双轮驱动”,在“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更多商机,全方位提升泉州对外开放水平。期待十三个兄弟城市都把地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凝聚海内外乡亲力量,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闽粤赣十三市,都有谁?

  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的全称是:闽西南、粤东、赣东南经济合作区(简称“闽粤赣十三市合作区”),是海峡西岸的南翼组成部分,创建于1994年,今年是第18次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

  闽粤赣十三市指的是福建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和江西省的赣州市、鹰潭市、抚州市。

  十三市之间,关系咋样?

  闽粤赣十三市,早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方面都有新的建设进展。会议通报,去年以来,协作区内厦深铁路、向莆铁路、龙厦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厦漳跨海大桥、厦安高速、莆永高速龙岩段、泉州段和南石高速正式通车;潮汕、厦泉等城际公交线路相继开通等。

  据介绍,厦漳泉城市联盟线(厦漳泉同城大道)厦门境内全线贯通,漳州先导段已开工建设,泉州段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厦漳泉已初步实现了教育、卫生、文体、旅游等领域资源的协作共享,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服务的协同管理。

  产业合作园区方面,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与泉州市安溪县在安溪南翼新城规划区官桥镇内选址共建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力争湖里园明年上半年完工并交付投产;泉州晋江、龙岩长汀两地联合共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落户7家,总投资39.7亿元。

  近年来,十三市的绿色(生态休闲)、蓝色(海洋文化)、红色(革命传统)和古色(历史民俗)四方面文化元素,已实现了强强联合,跨区域文化旅游渐成热点。

  今后十三市打算怎么干?

  昨天会上,十三市共同发布《深化闽粤赣十三市文化交流合作意见》。按照相融性和共同性的原则,会议将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文化概括为“三种文化一种精神”,即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及苏区精神。

  按照《意见》,下一阶段,十三市将以深化文化交流协作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加快建设衔接配套协作区公路、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市场共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效应,推动闽粤赣十三市紧密型实质性合作发展。具体而言,即深化推进互联互通,共同拉近合作时空距离。郑新聪说,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支持福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十三市还将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闽西南城市群、汕潮揭同城化、粤东城市群、闽粤赣边区等重点区域抱团发展,促进区域内形成若干个“经济密集区”。

  十三市抱团,我们有什么好处?

  高大上的交通网“通陆达海”。今后5年,泉州计划投入8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港口物流、吉永泉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连接闽粤赣的交通干线,一起建设通陆达海的现代交通网络,让相互之间的产业投资、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一大波世界文化遗产可以炫耀。泉州、漳州、厦门,将与十三市区域内海丝申报城市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展、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建立协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闽粤赣十三市还将联合推动“闽南红砖建筑”和“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地旅行可平等享价格优惠。《意见》提出,要共创旅游各方互助双赢平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其他城市旅行社可享受本地旅游企业同等待遇。十三市还将探讨构建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协作区域内的旅行社应享有同等的景区门票、酒店价格优惠,打破价格上的区域障碍。

  【听听各市党政领导都有啥期待?】

  抚州市副市长韦萍:

  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我很看好。最期待的是,未来双方在产业互补方面,有合作的空间。如,抚州水果、鞋服等出口量占比较大,希望将来可以通过泉州港出口,享受通关优惠政策。

  漳州市副市长王毅群:

  下阶段,我们将深挖掘海商文化,与泉州、福州等九城市联手,开展申遗点的遗址清理、水下考古、环境整治,同时根据沿海陆地布局、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功能区布局,重点打造古雷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区、环东山岛经济开发区等四大新经济增长极。

  汕头市副市长林依民:

  目前,福建正在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梅州、赣州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上先行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将加快潮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赣州市副市长张圣泽:

  期待依托文化桥梁,全面加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对接,打造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潮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丁应亮:

  建议以构建闽粤赣文化圈为依托,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建立闽粤赣文化产业园区联盟,培育区域文化品牌。

  揭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朱悦:

  我们应当加强联合巡展、宣传、推介,文化搭台吸引更多人到十三市旅游观光、投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

  鹰潭市政府副秘书长席志新:

  利用鹰潭本身优势,可与其他兄弟市共同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道教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

  梅州市副市长陈丽霞:

  客家围龙屋、海上丝绸之路、闽南红砖建筑等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亟须兄弟市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加强捆绑合作,共同携手推进。

  三明市副市长林俊德:

  十三市中,不少都是客家人南迁的大本营之一,希望可以联手协作,依托各自区域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共同争创区域性国家级的客家文化发展平台。

  汕尾市副市长李贤谋:

  期待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十三市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可互联共享,并通过定期举办艺术节、戏剧节、展览等,搭建艺术展示平台。

  龙岩市副市长郭丽珍:

  闽粤赣十三市文化传统有很多的同源、同族性,建议借此渊源,联合各市成立跨省剧院联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见习记者 夏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