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乡亲牵手故里,为世界讲福建故事
“老一辈华侨用一封封侨批架起了与祖国联系的桥梁,而新一代则有了微信、微博等软件。虽然载体不同,但心系祖国与家乡的情感相同。”侨胞们说,他们长期以来始终积极关注、主动融入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双向对接
对接会上,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成为最受关注的热词。
“智利的农产品、海产品等,与中国的互补性很明显。我们非常关注自贸试验区在手续、通关等方面的便利措施。”智利福建总商会常务会长林斯辉说,地处南美洲的智利,季节与中国相反,当地的樱桃、葡萄等水果成熟时,中国还未上市。如果自贸试验区内相关的便利措施落地,就可以解决过去因通关等条件限制导致压船时间长、仓储成本高的问题,在自贸试验区内做农产品与海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相比于投资意向,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则有了实质性的动作。会长李新铸告诉记者,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海外侨胞回国创业的需求十分吻合。该会号召有条件的会员单位进驻自贸试验区,并组织侨胞回国参观考察,了解需求,推动彼此间的对接合作。“目前,利用自贸试验区这个载体,把非洲的工艺品、农产品和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引进福建,已经到了筹备落地的阶段。”李新铸说。
“引进来”之外,还能“走出去”。“现在有不少企业想走出去投资,但往往因对所在地的人文社会、法律政策等不熟悉而作罢。而我们可以协助补足这些短板。”李新铸说,商会可以依靠长期以来积累的人脉资源优势、商业网络和创业经验提供帮助,推动福建企业往“海丝”沿线国家转移,拓展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此外,还可以借助商会熟悉中外两个市场的优势,积极推动住在国设立“福建经济开发园区”等。
未来可期
捷克福建商会名誉会长吴瑞珍坦承,对于自贸试验区的认识还处在“逐步了解”的阶段,想趁这次机会,具体了解关税高低、相关手续办理是否繁琐等。
吴瑞珍的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在对接会福州专场现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福州商务局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区位优势、投资营商环境,并针对侨胞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与推介;会场之外,各区各部门也设置了咨询台,由相关工作人员为侨胞提供服务。厦门更是利用“主场”优势,直接把推介活动开到了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现场。
牵手故里对接会成了双向对接的窗口,不仅让侨胞,也让福建受益颇多。“海(境)外一些自贸区,比如美国对外贸易区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等,都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闽籍侨胞既熟悉当地的情况,又与家乡福建有紧密的联系,是我省学习借鉴海(境)外自贸区经验的重要桥梁。”省侨办有关负责人认为,把海(境)外自贸区在政府服务、税收减免、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成功的经验,通过侨胞引进来,有助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少走弯路,更快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此外,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特别是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急需的投资管理、国际贸易、政策法规、电子商务、金融等各个领域的人才,有助于促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大局。(潘抒捷 林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