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三廉”为镜,观照后世

28.01.2015  11:19

   【文化名片】

  薛令之,人称明月先生,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成为八闽进士第一人。他在长安为官40余载,被誉为“苜蓿廉臣”,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为表彰薛公的清正廉明,唐肃宗李亨特敕命其乡为“廉村”,溪曰“廉溪”,山曰“廉岭”。

  廉村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众多,如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古雕屏、古官道、古城堡等等,是闽东北清水游——白云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廉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8月被评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同年9月、10月分别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生态文化村和福建最美乡村。

   三廉”为镜,观照后世

  

  在廉村,经常会举办话廉活动,不仅吸引来村里参观的游客,许多村民也百听不厌。

  从福安市区往西南约20分钟车程,就进入溪潭镇境内。一块巨石上硕大的“”字,仿佛告诉我们,廉村到了。

  雨后的廉村,清丽、朴素、静谧,满村的路都以鹅卵石铺成。踏着石径,遥想当年,“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怀着欣喜之情,告别乡亲,赴京上任;又怀着悲痛,踩着这些崎岖不平的石头,辞官徒步返乡。

  廉村,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又带给后人怎样的精神?

   帝赐廉名第一村

  “洁如明月,上善若水。”清晨,明月井旁。村里的孩子对着碑文,给远道而来的游客解释这口井的涵义。

  明月井位于廉村的正中心。这是口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老井,上方下圆,井深9米。相传,它由薛家命名,寓意为官要像明月般纤尘不染、像井水般冰清玉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薛令之,就饮着这口明月井的水,在“纤尘不染、冰清玉洁”的家训中成长。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长安传来:23岁的薛令之皇榜高中了!“文破八闽之荒”,成为八闽进士第一人。至开元中期,他已担任左补阙一职,并和贺知章一起担任太子李亨的侍讲。

  但薛令之的功名远不止于此。据福安市明月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松年介绍,开元中后期,唐玄宗沉迷于声犬之色,无心纳谏,而奸相李林甫专权误国,惹得朝野怨声载道。薛令之十分愤怒,在东宫墙上题诗曰《自悼》:“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

  《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在东宫看到这首诗后,索笔写下“啄木嘴臣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并“复题”四字——“听之安者!”至此,薛令之谢病东归,辞官返回故里。

  虽贵为太子师,但薛令之离开京城时,未带走一金一银。他回乡后,皇帝感念他的忠贞廉洁,命当地县令,要按照太子侍讲的规格给他岁赋。但薛令之只为满足日常简朴的生活需要而酌量受之,并亲自种菜、种粮食以自给。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念及与薛令之的师生情谊,准备召他回朝,但当时薛令之已去世。为表彰他的清正廉明,唐肃宗特敕命其故乡石矶津改名为“廉村”,家乡的溪赐名“廉溪”,家乡的山赐名“廉岭”。

  “首登黄榜自古八闽无双士,帝赐廉名至今华夏第一村”,廉村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字命名的村庄。

   兼济天下”传千年

  正值大寒,廉村的凤池中,枯荷的茎叶依然迎风挺立。凤池建于宋代,为纪念薛令之而建,池中种着荷花,寓意冰清玉洁。千百年来,它总与读书声为伴。池边原是村中的古书院,孩子们边读书边赏荷。建书院和凤池的人用心良苦,希望从这所书院走出的人,能像薛令之一样,记住清廉为民的传统。

  子孙后代并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福安地区世代人才辈出,薛令之之后,还涌现出众多为官清正的文、武进士。

  宋朝廉村人陈昇,曾任江西吉水县县令,以为官清廉受当地百姓爱戴。陈昇受秦桧迫害返乡后,吉水百姓制作了“吉水流芳”的牌匾,千里迢迢从吉水送到廉村;

  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谢翱,捐献全部家产,在福安招募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后来隐居山林,清贫度日;

  明嘉靖年间福安韩阳人郭文周。出任广东巡按时严惩黑恶势力,广东士民称之为“铁面青天”,卸任之时两袖清风,行李萧条,士民拦道哭送。

  这里走出的廉官廉吏比比皆是,还有郑寀、陈最、黄钏、李枝青等等。他们把“”的精神带进官场,传到全国。

  “看过他们的事迹之后,我们对‘廉’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72岁的刘松年研究廉村廉文化已近20年,用食指沾上茶水,他在桌上描出一个“”字。“广而兼者为廉。在传统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贤者的风范,也是‘廉’的内涵。不论是薛令之还是在他之后出自福安的廉臣,他们在任时廉洁奉公、敢于进谏,是兼济天下;在卸任返乡后虽然穷困,但不多占朝廷一分钱是为独善其身。这才是更深刻的廉的精神。

  现在,每年冬至时的祭祖,成了廉村最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冬至时,廉村连演三天戏,以廉文化为主要内容。当地还专门为薛令之创作了闽剧《明月清风》,编剧和作曲都是廉村人,请平讲戏剧团来演。

   以史为镜照当今

  下午三点,村口的明月祠里依然延续着上午的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公务人员、专家学者组团前来、络绎不绝。廉村的导游许小燕说,别看村子这么小,去年一年接待游客二三十万人。

  明月祠的正堂挂着一块牌匾,上书“覆载资生”,许小燕介绍,这是后人赠予薛令之的,但到底是谁赠的,题字已看不清。每有人来,她都会向参观者详细解释这四个字。“这是唐太宗教育儿子高宗的话,意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官一任就要心怀天下,服务百姓、造福苍生。前不久,中纪委在央视一套的公益广告上,就特意拍了牌匾上的这四个字。

  “廉村廉文化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传承,对于当今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刘松年说,薛令之从仕的年代,唐代经济发达,国家强盛,达到了天下雄富的程度。这也导致当时一部分官员忘了“兼济天下”,腐败现象严重。薛令之此时能保持为官清廉,连皇帝批准的俸禄都不予多取,实在难得。安史之乱后国家衰退,肃宗觉悟,才来到薛令之故乡,将廉文化提炼出来。“我们现在也应以史为鉴,宣传好廉文化,让它发挥影响,代代相传。

  近几年,廉村廉文化的深入挖掘正在进行。福安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清亮介绍,福安市对廉村古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保护开发和史料整理,“廉政讲坛”“廉村话廉”“清风明月话廉村”等系列宣教活动,已成为深受游客和当地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为了扩大廉文化的影响力,当地还组织作家、学者,以薛令之为原形,创作了闽剧剧本《苜蓿生涯》、电视小说《大唐补阙薛令之》和电影文学剧本《盛世忠魂》等。

  “目前,廉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还存在研究史料少、教育展示基地分散等困难。”黄清亮介绍,下一步福安将对薛令之在廉村生活时的经历、故事和对当地的影响进行进一步考证和挖掘,并寻找更适合的场馆和接待场所,让更多人听到“三廉”故事、耳濡目染廉文化。(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