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脱贫攻坚今年这样做 用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27.01.2017  09:33

  福州新闻网1月2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闽清全县有贫困户803户,虽然目前711户已脱贫,但今年闽清还有92户314人的脱贫任务,分布在8个乡镇45个村,时间紧、任务重。”针对今年任务,闽清县政府有关人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解决脱贫问题,闽清计划从产业、就业、金融、医疗等4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让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用地方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防止返贫”是精准扶贫的难点,闽清探索出不少好做法、好经验。

  东桥镇坪溪村村民张传增就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种植黑木耳实现脱贫。

  张传增一家3口人,收入不高,积蓄有限,张传增的妻子张夏娇2015年因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治疗花费超过10万元。家庭因病致贫。在相关部门的关怀下,张传增去年9月获得了扶持资金3000元和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随后在东桥镇北洋村租了3亩田,种植食用菌(黑木耳)2.5万筒。

  张传增说,黑木耳种植怕热,每年下半年种植后只能长两季,第一季的黑木耳收成不错,采摘即将结束,预计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全部卖出后扣除种植成本预计还有剩余,“一季实现收支平衡,还有剩余就不错了,第二季的收入就是纯利润了”。

  在张传增种木耳的田里,记者看到,早期采摘黑木耳的位置,已长出新的黑木耳。“第二季春节后开始采摘,持续到4月。”张传增说。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闽清实施扶贫济困春风行动,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性项目。东桥镇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6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这种可圈可点的做法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立足当地资源和当地特色产业,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创业就业,实现就地脱贫,做到有劳力的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

  闽清还有一个做法是开展点对点挂钩帮扶,动员全县工业规上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异地商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有23家农业龙头企业、工业规上企业和4个异地商会与贫困户结对挂钩帮扶。

  东桥镇高港村叶国雄有腰椎病,不能干重活,家庭收入有限,通过广州商会“百企帮百村”扶持,加上小额贴息贷款,与他人合买了一辆小货车,到东桥表业园运输泥土,实现脱贫;白中镇发挥陶瓷工业重镇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脱贫55户59人。

  据了解,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闽清今年将重点扶持培育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成效明显的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继续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针对就业扶贫,实施“雨露计划”和“扶贫扶智”培训,让贫困户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继续将想发展生产但缺乏资金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纳入扶贫小额信贷的扶持范畴;针对因病致贫的常见情况,闽清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2017年新农合保障范围,并对个人缴费进行全额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