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落户闽江畔 位于闽江公园望龙园

27.06.2016  09:32
  •   揭碑后,先驱的后裔们纷纷在碑前合影留念。

      福州晚报6月27日讯(记者 刘琳 赵铮艳/文 杨勇/摄)昨天上午,近200位先辈曾成为本报报道主角的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志士后人,和闽浙赣边区老同志代表、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党员代表一起,见证了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在闽江之畔的落成。

      受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委托,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宁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纪念碑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并在讲话中高度评价闽浙赣边区对于中国革命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说:回首那段峥嵘岁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边区的重大贡献,永远不会忘记边区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忘记边区的优良作风。我们要学习、牢记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大力传承边区的革命精神,始终发扬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情操、革命气节和浩然正气,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纪念碑落户闽江畔

      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系许集美、黄扆禹等老同志应老区群众要求而提议建立,位于闽江公园北园望龙园,碑体呈三面红旗叠加飘扬状,由每块重15吨的六块优质花岗岩雕刻组合,长12米,高2.2米,厚1.3米。碑的正面(即北面)镌刻“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落款为福建省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下面有4组表现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史实的浮雕。碑的东面镌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碑的西面镌刻着许集美提供的我省著名书法家潘主兰撰写的对联:“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碑的南面为碑文,记录闽浙赣边区革命史。

      闽浙赣边区是我省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两块根据地之一,具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边区就建立了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时期,闽北、闽东、闽中等地区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主力红军长征后,边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随后进行了抗日反顽斗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卓著成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揭幕仪式成为

       传承革命传统课堂

      本报自1999年1月开始系统挖掘、报道作为闽浙赣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福州市及周边地区革命史,累计报道量突破千版,并参与考证、挖掘、报道了一批重要革命史迹点,参与保护和建设了一批红色纪念设施,并组织了近百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旨的活动。昨天参加纪念碑揭幕仪式的许多闽浙赣边区老同志和后人,都多次接受本报采访和参加本报组织的活动。

      省政协原主席、闽浙赣边区老同志游德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桦,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营官,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以及省委宣传部、省老干局、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省残联、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晓英,以及原省工商局、省方志办、省司法厅、福建师大、省委党校领导,也见证了纪念碑在闽江边的诞生。

      闽浙赣边区老同志代表游德馨、李青藻满含深情在揭幕仪式上致辞。

      昨天的揭幕仪式成了传承革命传统的课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在讲话中说:“作为革命的后来人,为他们立碑,颂扬功德、祭奠英魂、光耀精神、传承传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代表闽浙赣边区革命志士后人,在纪念碑前立誓:永远听党的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党员代表,也在闽浙赣边区老同志的领誓下,在纪念碑前举起右手,再一次宣读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