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漳州:保护“五古丰登”留住台胞“乡愁”

28.04.2015  01:50

    新华网福州4月27日电(记者 许雪毅)“70后”青年书法家黄正非的工作室就在福建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老街区里。挥洒笔墨之余,推门而出的他总能看到儿时熟悉的闽南骑楼、明代石牌坊和传统老字号。他注意到,来这里游玩的台胞越来越多。

    漳州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台胞主要祖籍地,留存许多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漳州希望保护好它们,实现“五古丰登”,让前来寻根谒祖的台胞找到家乡的感觉。

    黄正非出生成长的漳州老城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行其中,抬头可见红砖老厝、古典窗拱、民俗商铺,醒目的“台湾路”“香港路”地名也带着浓浓的港台味。

    “很希望把这里打造成台胞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和两岸文化深度交流的平台。”黄正非说。

    在漳州市下辖的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276座古厝傍水而建,有的已经延绵500多年,村里的跨河古榕也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闽南第一村”“闽南周庄”。“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陈仕进于明景泰五年(1450年)在此开基立业,后来一部分先人迁入台湾,至今村里还保存着台胞祖墓,每年都有台胞前来谒祖探亲。

    在村中祠堂,管理员陈国盛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旅游接待表”。记者看到,上面有许多台胞亲手写下的到访记录:台湾高雄的陈进辉等4人、台湾云林县的邱上嘉等12人、台湾南投市陈炳颖等28人……其中陈炳颖特地在备注里写道:龙海市海澄镇陈氏第九代子孙。

    两岸交流在东园镇延续。上个月,漳州乡愁馆在镇里东宝村揭牌成立,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清末迄今各时期的“闽南味”民俗物件。村主任高艺忠告诉记者,5月自己要到台湾去考察乡村旅游。

    在东园镇南边村,台胞邓再铭向记者讲述第一次探访埭美村古民居的情景。“我骑自行车10多分钟就到了埭美村。一看到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就对村民说,拜托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些老厝!

    2009年开始到龙海投资农业的邓再铭,和妻子、女儿在东园镇安顿下来。他说,我来自台南,特别喜欢闽南风味的建筑。“这里常有台湾甘氏宗亲过来寻根,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宗祠等古物,他们就不会过来了。”邓再铭说。

    在漳州市长泰县后坊村,村部的墙上挂着农业部授予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牌匾。村支书郑宝安对村里的“古意盎然”如数家珍:这里既有千年古樟树、200多座古厝,又有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此外还有古桥和古庙等。

    来自台中的曾允杰10多年前携妻带子落户后坊村种植“东方美人茶”。他说,“以前台中有个眷村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保留下来,成为有名的‘彩虹村’。现在大陆越来越多村庄的价值受到重视,‘古早味’的后坊村让我们一家人都感到亲切。

    “历史文化资源镌刻着城市记忆。我们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填湖、不拆古厝,打造好‘五古丰登’。”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说,去年文化部正式批准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涉及漳州、厦门、泉州。我们要抓紧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漳州的历史文化,让包括台胞在内的更多人记得住乡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