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乡的绿色农业致富路
中新社德化4月23日电 题:闽南山乡的绿色农业致富路
作者 廖静
“现在城市的客户提前预订,然后宰杀送货。”福建德化县龙浔镇英山村的一片高山上,42岁的张奕福正忙着看管自己用“土办法”养大的猪。
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所风靡的农民进城故事,如今德化县推出的“农哥进城”的“主角”却是这些猪、鸡、鸭等农产品。泉州市派德化驻村蹲点工作队在德化各地建立起来的“一亩良田”合作社和“农哥进城”合作社,以及开在市区的“农哥进城”体验店,开启农业众筹模式,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市区人家的餐桌上。
英山村等乡村生态良好,村民主要种植淮山、茶叶及蔬菜,养殖猪、鸭、鸡等,英山村1200多亩的淮山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今,青山的生态优势、“进城”的营销思路令这些乡村的农业发展迅速。
“如今猪不愁销路,所以越养越多。“张奕福养猪养了20余年,而去年是他养得最多的一次,有400多头。“现在收入增加了一二十万。”
生长于山乡的张奕福为了养出合格的“生态猪”,除了熬煮大米、细糠、青菜等喂养外,还要等猪足月出栏。他告诉记者,这样猪健康、肉质也好,所以很受城镇客户喜爱。刚开始不少人不相信他还坚持这么“土”的办法在喂猪,不少订货的客户都会亲自来猪场看。
走进英山村,村落依山而建,村内的新房鳞次栉比。如今,这里除了郁郁葱葱的茶山外,更多的是一片片生态养殖区、种植带,俨然一个生态示范村。
“这样既解决了农民们的‘种’愁,也解决了城市居民的‘食’愁。”泉州市派德化驻村蹲点工作队领队蔡伟忠表示,很多乡村都有闲置的土地,以及闲散的资源,可却没有利用起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遇到一位上山采茶树菇的70多岁的阿嬷摔伤。我当时纳闷那里生态很好,她为什么不选择养鸡鸭等轻松的谋生方式。”
在这些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最早启动的“一亩良田”合作社,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发动众筹,让城市客户认购80亩农田。首先试水的水稻,受到城市市民的“哄抢”,第二次已经扩展到800多亩,同时启动了“农哥进城”合作社,鸡、鸭、猪等近10种农副产品,也开始双向众筹,既面向消费者,也面向生产者。
如今,张奕福的儿子张世扬并不像别的乡村子弟一样,因为没考上大学,进城务工。他如今负责家里“土猪”的营销,“除了老传统摆摊卖猪肉,微信等营销也成为卖猪肉的重要方式。”
“城乡差距其实最严重的是人才的差距。”在农村呆久了,蔡伟忠深有感触,目前他正着手跟泉州地方高校洽谈,希望在各村建立起“三农创客中心”,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助力农业致富。(完)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