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暴雨洪水特点及防御工作重点

23.05.2014  15:35

   我市暴雨有三种类型

  一是持续性强降雨。我市大部分洪灾是由这类暴雨造成的,如1998年6月12~24日,闽北各县市连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中北部县(市)在800毫米以上。

  二是台风雨。大部分发生在七八月,如1989年第七号强热带风暴减弱后进入我市,7月21日-23日我市出现强降雨,引发了松溪流域大洪水。

  三是短历时局部性强降雨。2006年6月17日2时至9时浦城县、光泽县、武夷山市出现短历时强降雨天气,浦城县石陂降雨162毫米,造成石陂镇9个村庄受灾。

   我市洪水特点

  一是汇流时间较短。我市河道坡降大,河水汇流时间短,一般不足24小时。从武夷山到延平约15-22小时、从光泽到延平约17-24小时。

  二是洪水暴涨暴落。建溪、富屯溪两大支流与其上游小支流形成了树枝状扇形水系,在狭长形的流域内,有利于径流集中,造成洪水暴涨暴落,引发洪涝灾害。

   我市防御暴雨洪水工作重点

  水库山塘。目前我市有各类水库501座、山塘466座,其中有少数水库(山塘)的土坝有蚁窜,有些溢洪道受冲刷易崩塌,有些已经除险加固的水库蓄水后未经洪水考验。

  地质灾害。我市暴雨强度大,暴雨期间土壤含水量过于饱和,地质不稳定,往往造成严重的山洪及地质灾害。

  中小流域沿岸村庄居民。我市年平均降雨量1700多毫米,遇上强降雨,极易导致山洪暴发,中小流域河水上涨,殃及沿岸村庄居民。如在2005年“6·23”洪灾中,顺昌县境内的高阳溪、麻溪等小河流洪水暴涨,造成沿岸农田、房屋、公路损毁严重。

  人员密集区。车站、码头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也是防汛工作的重点,若防御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城镇内涝。目前城市防洪堤虽然大部分已完工,但有的没有完全闭合,有的防洪标准不高;而大部分乡镇几乎没有设防,遇上强降雨,极易造成城镇进水。 (廖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