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前身之一屏南“平讲戏”:在坚守中等待春天

05.08.2014  18:47

  屏南平讲戏剧照(资料图片)。

  福建日报8月5日讯 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最早起源于屏南,是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驮故事”表演艺术逐渐形成的。平讲戏用当地方言演唱,因其道白、腔调平俗如讲话,故而得名“平讲”。

  屏南被称为古戏剧之乡,在这个只有10余万人口的山区小县,90%的村落曾组织过戏班,足见其戏剧兴旺鼎盛。在屏南,平讲戏是最有本土气息、与当地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剧种,而在今天,却最为模糊,前景最为黯淡。

  2008年,屏南平讲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平讲戏的传承与保护依然不容乐观。今年7月16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在传统戏剧类中,福安平讲戏名列其中。

  此时,回过头来再看屏南平讲戏,他们依然在坚守,在努力,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