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法院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19.03.2021  10:03

2020年以来,闽侯法院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找准司法工作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结合点,探索成立福州市首个以人大代表名字命名的“书鸿代表工作室”,以立体式、网格化、全覆盖的形式,加强与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络,及时传递法治声音,全方位服务人大代表履职,在主动接受监督中提升人民法院工作成效。

多元解纷新阵地

走进“书鸿代表工作室”,墙上一幅写着“诉非联动,司法为民”的锦旗十分亮眼,这是一起纠纷案件当事人张家四姐弟一同送来的。

原来,张家姐弟祖传有一座老宅,年久失修,房屋受损,为避免祖宅因无人修缮管理而荒废,姐弟四人决定分家析产,但谁也不乐意分到受损部分的祖宅,遂向闽侯法院起诉要求对房屋产权进行确认分割。

受理该案后,法官胡秀锦将案件委派给郑书鸿代表。经现场勘查、走访当地村委会,胡秀锦和郑书鸿了解到该案不仅涉及祖留房屋的分家析产,还关乎祖宅的修缮与保护。

摸清症结,对症下药。郑书鸿分别与姐弟四人谈心,强调四人析产的初衷是为留住祖宅,应姐弟同心,共同守护家财,引起当事人的共情。法官则从继承法律规定、村规民约等角度耐心讲解,引导当事人打开心结……在法与理的交汇中,姐弟四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依法对祖留房屋进行分割,并约定以长孙名义对祖宅受损部分进行修缮,各方予以支持。该分家析产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基层大多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若只是简单的开庭判决,案件结了,却伤了和气。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在基层,比我们有更丰富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引入人大代表参与调解,能更好地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胡秀锦说。

依托代表工作室,闽侯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的“智囊”作用,促进法与理在基层治理中互补相融,有效构建多元解纷新阵地。代表工作室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共接受委派46件,成功调解40件。

代表履职新平台

代表工作室成立后,越来越多人大代表慕名而来,主动参与司法案件调处工作。福州市人大代表林震就是其中一位。

2020年12月,林震在闽侯法院调研时听说法官说起这样一起案件:当地某村村民老张旧宅原做店面经营,被拆迁时协议约定安置店面一套,但过渡期限届满后,老张未按时得到安置,其临时过渡住所也因到期被收回,为此,他一纸诉状将镇政府诉至法院。法院受理该案后发现,当前各方面均已不具备依原合同安置的条件,老张的诉求即使通过判决得到支持,也将因客观履行不能陷入“执行难”。

通过“书鸿代表工作室”导流,林震主动参与到案件的调解工作中。2020年12月7日,法官和林震代表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及代理律师进行现场协调,耐心为双方分析诉讼法律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一起原本已陷入僵局的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经由工作室调处后成功“破局”,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张某自愿撤回起诉。

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参与法院调解,使我从司法工作的见证者、监督者变成参与者,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让我更直观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这将帮助我今后更好地聚焦民生、履职尽责、为民发声。”林震在参与调解后说道。

以“小切口”推动“大提升”,闽侯法院目前已吸纳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30名, 帮助法院把案卷“变薄”,助力代表将履历“变厚”,实现代表履职和法院工作的良性互动。

闽侯法院将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融入到诉非联动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既方便群众诉讼、化解矛盾纠纷,也缓解了法院人案矛盾等工作压力,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事务管理不断推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2020年11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及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组织下,湖北团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残联副主席李莉在观摩书鸿代表工作室调解现场后感慨地说。

闽侯法院院长林秀榕介绍,闽侯法院将继续强化诉非联动工作体系建设,做强“书鸿代表工作室”等代表支持与监督平台,让司法审判、多元解纷工作深深扎根基层土壤,切实做到化民优、解民愁,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